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伏尔泰在改编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有意识的误读”。他有意识地加入自己的理解,如把赵氏的“复仇”改成了“谅解…‘宽容”“尊重”。伏尔泰此举
A.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B.推动了新剧种的发展
C.探索了启蒙思想源头D.体现了西方人文思想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3 . 《中国文化概论》载:“……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此二人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图不包括:(        
A.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封建特权
B.借助孔子思想来构建和谐社会
C.借助孔子思想来抨击等级制度
D.借助孔子思想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015-11-17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宁夏银川市二中高三上期统练(三)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