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武王能听到百姓们的心声,及时得到施政的反馈进行调整,采诗官起了巨大的作用。到春秋时期,采诗官采撷到的诗歌已多达三千余首,孔子整理出305篇,是为“诗三百”,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载体。由此可见,《诗经》(     
A.系孔子所作史书B.集风雅颂于一体C.见证了民本传统D.借助了仁政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唐诗中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通过对唐诗的深入研究,他撰写了《元白诗笺证稿》等史学名著。这说明
A.唐诗是研究唐史的一手史料B.唐诗真实反映唐朝社会状况
C.诗歌拓展了史学研究的领域D.历史研究必须用诗歌来印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其中大量的香草美人、神话人物、虬龙鸾凤,绝不是以意象本身的意义存在的,而是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这些在后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这表明《楚辞》
A.呈现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趋势B.可用于证实周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内容虚构对历史研究无价值D.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乐府传声》记载:“元曲为曲之一变……若其体则全于诗词各取,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盖此乃述古人之言语,使愚夫愚妇共见共闻,非文人学士自吟自咏之作也。”据此可知,元曲的特点是
A.化雅为俗B.对仗工整C.针砭时弊D.情真意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诗经》中总共有27篇反映孝道思想的篇章,有对先祖的祭祀,亦有在外征战之人对父母生活的担忧,有女子出嫁后对父母的思念,也有公务繁多的官吏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的无奈以及子女对已逝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切怀念与悔恨。这种尚孝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儒家思想影响巨大B.社会结构“家国同构”
C.纲常伦理秩序确立D.宗法伦理道德构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   交州商人徐某,常年漂洋过海做生意。有一次,他的船在海中行驶时,忽然被一阵狂风吹至深山密林中的夜叉国,夜叉国人居住山洞,牙齿像刀戟,眼睛好像灯笼,说话像鸟兽叫,以狼、獐、鹿等动物的生肉为食。因为徐某带了一些熟食且有做熟食的手艺,让夜叉国人觉得熟食很美味,他没有被杀掉或吃掉,反而很受欢迎。他随遇而安,逐渐融入夜叉人的生活,还和母夜叉结婚生了三个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某带着大儿子回到交州老家,大儿子从军,立下大功,18岁成为“副将”。最后,徐某把妻子和其他孩子接回故土,二儿子考中武进士,妻子受封“诰命夫人”,女儿也为国立下战功。

——摘编自蒲松龄(1640-1715年)《聊斋志异之夜叉国》

材料二   波勃出身条件优越,但不幸在幼年被拐后沦为船舵手的奴隶。因不满压迫他奋起反抗,却在一次失利后连同其他23名起义分子被遗弃荒岛并自谋生路。但波勃等人并不安于现状,他们决定通过自造船只逃离荒岛,在他们的努力下,建造了船只辛格顿号,波勃成为船长。在波勃的带领下,辛格顿号征服了大自然,最终抵达非洲的黄金海岸。远洋航行使船上的人员腰缠万贯,回到伦敦后,他们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波勃的钱财很快挥霍殆尽,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再次加入了海盗团伙干起了烧杀抢掠、贩卖黑奴的勾当。

——摘编自【英】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辛格顿船长》


阐释两部小说所折射出的17-18世纪中、西方的时代特征。(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多数阐释者认为《诗经·思齐》是"歌文王之德",但学者董乃斌指出,就诗篇而言,其歌颂的重点却是周的几代王后∶"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据此可知
A.东周已经实现男女平权B.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体系
C.中华文明蕴涵人文色彩D.纲常思想日益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而在明朝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中,增加了“放小脚”、“擒贼首”、“配姻缘”等情节;“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木兰形象的这一变化折射出
A.文学艺术的繁荣B.专制皇权的强化
C.社会阶层的变动D.女性地位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