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末清初时期,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好奇”内涵发生变化,“奇”不再是以往描写牛鬼蛇神,而是在“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中发现“奇”。这说明,“奇”的变化(     
A.反映了封建迷信日渐淡薄B.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C.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D.标志着世俗文学开始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南宋陆游在《杂赋》一诗中写道:“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唐朝白居易喜欢“负暄”,即在冬天晒太阳,他在《负冬日》一诗中写道:“负暄闭目坐,外融百骸畅”,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这类诗歌
A.就风格看均属浪漫主义流派B.都创作于唐宋大一统历史期
C.有助于研究古人的生活习性D.反映古代道家思想体系嬗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地域性文化的形成时期。战国中期,屈原以理性的审视扣天而问,其诗作《哀郢》抒发了楚都郢被攻破后的无尽悲伤。楚怀王在遭受秦国软禁时,宁可客死他乡亦不肯捐弃国土而偷生。这些现象体现了楚文化
A.开拓进取的特质B.浪漫主义的色彩;
C.忠烈爱国的情怀D.崇尚个性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历经八十一劫难、耗过十四载春秋后,其自然本性中任性妄为的成分日益减少,遵守道德规范的时候渐多。这一性格变化体现出(       
A.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B.宗教文化改变市民生活
C.明代中叶特有的人文精神D.理学思想塑造政治伦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周颂》出于镐京,“二雅”乃王畿(西周都城镐京,东周城都洛邑及其周围地区)之乐,至于“十五国风”,其名称大都标明了产生的地域(唯《豳风》和“二南”尚未确认)。据此可知,《诗经》
A.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B.推崇现实主义的传统
C.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D.蕴含很高的文学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南宋曾丰在为黄公度词集作序时谈道:“凡感发而输写,大抵清而不激,和而不流;要其情性则适,撰之礼义而安。非能为词也,道德之美,腴于根而盎于华,不能不为词也。”这反映了宋词
A.呈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B.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诉求
C.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如表,可知当时
代表作者作品名句
关汉卿《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白朴《梧桐雨》杏花雨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翩,豆花雨绿花萧条。
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郑光祖《倩女离魂》看江上晚来堪画,玩冰壶潋滟天上下,似—片碧玉无瑕。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戏曲发展达到成熟阶段B.作曲成为士人谋生手段
C.士人借景抒情阐述哲理D.人们渴望突破理学束缚
2022-01-20更新 | 361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宋时期,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展到词、曲、小说,与市井有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创作主体从士族文人扩大到庶族文人,进而扩大到市井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生活在市井中的普通民众,也成为文学艺术的直接欣赏者和接受者。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重心呈现下移的趋势B.文化繁荣助推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凸显D.士族阶层通过文学艺术表达政治诉求
2022-01-10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测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诗经》中记载了“大田多嫁,既种既戒”的民间歌谣,但其实更早的《易经》也记载了“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的民间歌谣。由此可知
A.面临战争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常态B.传统典籍记录和反映着先民生活
C.《易经》中记载了最早的民间歌谣D.记载民间歌谣是传统典籍的习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中后期,歌颂国势声威、极尽铺采的大赋渐少,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这一变化可说明
A.文学创作背离主流文化B.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