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字、书画和戏曲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说文解字》记载,最早的纸是用蚕丝制造的。蚕丝原料昂贵,产量有限,仅供宫廷内使用。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完成了纸原料的开拓和技术的创新,纸的成本降低了,因而很快地推广起来。西晋时期,纸原料还扩大到用藤造纸。随着产量的增多,纸逐步普及。

——摘编自孙顺华《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及其规律》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摘编自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如《牡丹亭》《明珠记》《金瓶梅》《西游记》《隋唐志传》等,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这是明代刻书业兴盛的重要原因。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有的甚至自编、自选、自刻、自销,如湖州臧懋循等,一时间各地书坊林立,私家刻书之风盛行,所刻书籍的数量和出书速度都超越了前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纸原料的演变和纸逐步普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2 . 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精湛,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器物上铭文较长,铭文内容丰富,字体优美奔放。依据如表所列并结合所学,对其解读、分析合理的是(     
器物所在时期字数主要内容
大丰簋西周初期78字记述武王克商,西归宗周,颂扬先王功烈、祭祀赏赐等
何尊成王时期122字记载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的事
曶鼎恭王时期410字记载了五个奴隶相当于一匹马加一束丝
毛公鼎宣王时期497字记述周宣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的事
①铭文文字成为在中国出现的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②器物上的文字价值主要体现在史料、书法价值上
③铭文为真实事件的记录,属于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④丰富的铭文恰好补充了西周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唐代文献记载,怀素“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李白赞美怀素“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怀素的书法风格
A.彰显了统一法度的社会要求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
C.体现了安民济世的士人情怀D.反映了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
2022-05-13更新 | 1068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发展迅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B.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圣”和“诗仙”
C.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农业工具的记载最为丰富
D.医学名著《千金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2021-11-02更新 | 504次组卷 | 28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幸存到今天的商朝文字大都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记载了有关疾病、梦、田猎、天时、年成等方面的疑问,据此可知
A.商朝文字是中国最早文字B.商朝文字是用来记载占卜的
C.它使我们能了解到商朝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情景D.商朝文字是成熟的文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