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著作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是(     
①《夏小正》   ②《黄帝内经》   ③《九章算术》   ④《史记》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10-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在谈及中国古代发明时指出:“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因此科技只是停留在经验技术层面,而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思想却使得技术转化为生产动力。同时农耕文明使得指南针运用于海外朝贡贸易,而非西方充满冒险主义的贸易远航。”该学者意在强调(       
A.科技的实际作用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B.农耕文明下的社会生产力低下
C.中国古代发明推动了世界近代化转型D.中华文明领先世界具有必然性
3 . 科技创新,中国创造。

北京时间20224169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


阅读下列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

时间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自《自然科学大师年表》


(1)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1500年后中外科技发明所占比例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

项目

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20世纪初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摘自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分析“世界工厂”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的原因?

材料三:20152020年九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变化趋势:2020年与2015年相比,中国与美国的差距由59.34缩小至57.17,与德国的差距由12.95缩小至9.92,与日本2016年的差距由8.12缩小至2.17

表1 2015-2020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值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美国

165.12

172.28

170.99

166.08

168.71

173,19

德国

118.73

121.31

124.96

127.15

125.65

125.94

日本

107.13

112.52

111.84

116.29

117.16

118.19

中国

105,78

104.34

108.94

109.94

110.84

116.02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科技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2023-03-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4 . 南怀仁《坤舆全图》运用当时较为先进的西方经纬理法以及实测技术进行绘制,整幅地图的构图则采用中国传统的对称形式。其做法(       
A.旨在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B.促进了中学西渐的兴起
C.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进步D.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2023-02-02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数据会说话,其背后暗含着一种透过世界看中国的维度。中国科技“落后”与“复兴”的结果是中西对比视野下的产物,科技“落后”与“复兴”的过程应从中国内部长时段的变迁中去考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7年沪局枪厂所生产的前膛枪和骑枪竟是在15世纪便已在西方出现的技术,直到1871年,沪局所掌握的后膛枪制造技术还要比欧洲晚了30年。中国的造炮技术则沿着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再走一遍。

——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577月,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导弹样品,帮助建立核工厂,培养人才。新中国初期,苏联在技术层面以及经济层面上对中国科技发展起过积极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直到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世界上5G通信技术领先的国家,2020年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在一些科技领域,中国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

——汪琪《大概念统领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材料三   中国早期对新冠病毒测序的研究成果为科学界提供了“反击病毒的机会”。美国辉瑞等疫苗如此快速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利用了中国分享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英国《卫报》2020126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枪炮厂军事制造水平相比欧洲落后数十年甚或几百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科技相比,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科技复兴失败的原因相比,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科技复兴”的原因。
6 . 观察下列曲线图的形式,对明清科技水平“落后”,解释正确的是(     
A.图1B.图2C.图3D.图4
2023-01-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例“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重要成果。
(2)选择你所列举的重要成果中的一例进行简要说明。
2023-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殷商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体系;西周春秋时期,伴随冬小麦在北方的广泛种植,打破了以往春种、秋收的农事时间节律,古籍中也多见“春秋冬夏”的四时排序,“四时”观念逐渐萌生。据此可知(     
A.铁犁牛耕推动了社会变革B.先秦四时观念具有神学色彩
C.古代历法服务于农业生产D.农业成为商周时期主导产业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祖在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路途中,少不了对数字和形状的研究与琢磨。早在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300~约公元前1046年)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13种计数单字。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就已经普遍掌握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并且可以随意使用“算筹”这种工具进行运算,这一运算能力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宝典,涵盖了战国、秦朝,汉朝时期的数学成就,它甚至还提到了分数问题和盈不足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三位伟大的数学家——刘徽与祖冲之父子……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繁荣顶点出现,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批有成就的数学家。

——摘编自中国数字会网站《中国古代数学简介》

材料二   李约瑟经过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缺乏精确验证和数理逻辑。传统文化有形象思想和深奥模糊的混沌特征,诸如道家学说的太极、元气,经络、风水、阴阳等,都普遍存在着“妙处难与君说”的特点。中医虽然神奇灵验,却没有西欧的化验验证和精确数据。中国古代科学多为经验总结性的应用科学,虽然注重记录现象,也有直觉猜测,但缺少逻辑推理、数理分析和实验验证,因而古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中国虽有四大发明,但未能揭示其原理,虽有最早、最全的太阳黑子和新星爆发记录,却陷入了“天人感应”的臆测而没有建立科学的天文学体系。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先秦至宋元时期数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优势的领域,并简析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征。
2022-12-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农业耕种、作物栽培、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等技术,并引用了一百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是一部农业科技的集大成之作。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     
A.重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B.重民生轻生产
C.重经验总结和典籍整理D.重理论轻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