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婆家虐待而逃亡崖州,期间学习黎族棉纺织技艺。约40年后重返故乡,改进并推广棉纺技术。然官修史籍不见其名,仅载于元陶宗仪《辍耕录》王逢《梧溪集》、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等。这反映出(       
A.理学思想掌控意识形态B.海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
C.传统农学注重经验总结D.蒙元政权排斥农耕文明
2 . 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
2022-01-12更新 | 1035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中国春秋至元代理论、实验、技术在各朝代科技总积分中所占比重(%)。据此表可知中国古代科技(     
朝代理论实验技术
春秋12286
西汉6985
东汉101476
魏、西晋13086
南北朝151372
81181
北宋4690
81280
A.重实用、轻理论、轻实验B.推动我国科技向近代转型
C.随着国家统一而发展进步D.理论指导着技术和实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16世纪画的人体骨骼图,被收录到欧洲一本人体解剖的医学书里,这个人体解剖书被传教士在明末翻译成中文,叫做《人身图说》,用了同样的骨骼图,但又加上了很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这样传统中国的标识,在中国刻板印刷。可是有趣的是,这种人体解剖图,没有在清代的医学界流传,倒是进入画家笔下,清代扬州八怪罗聘的《鬼趣图》里,就用了这个骨骼图来画鬼。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挪用,把科学性的插图变成艺术性的绘画,把人体骨架画成死后的鬼形,掺入了很多阅读者和绘画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想象,这其中也可以解释出很多东西。

——摘编自葛兆光《从图像看传统中国之“外”与“内”》


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解读合理)
2021-10-10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末《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凡珍珠必产蚌腹”“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据此可知,《天工开物》
A.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体现了科学实验的方法
C.展现了江南商品经济风貌D.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