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也有很强的消极影响。儒家的教育思想长期在封建社会教育中占主要位置,知识分子为了考取功名只会一心只读圣贤书,将自己变成儒家学派的继承者。科学技术在儒家的眼中是属于雕虫小技,到了明清,这种忽视科学技术的情况更为显著。整个的社会都沉浸在四书五经伦理纲常的氛围中,完全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儒家的思想是重视传统和继承,忌讳批判和创新。从汉代以来,统治者将所有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全部整齐划一教条化,这种单一的大一统思想严重遏止了思想的个性化,扼杀了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阻碍了中国古代学者提出创新的学术观点。

——张馨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官本位的价值层面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主体是“工”的局面。但是处于“官上层”的统治者也需要掌握技术的工为之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工”主要集中于“官府”的局面。在中国古代,凡有一技之长,且为官府所需者均须无条件地为统治者服务。 这样,就有利于古代中国技术的培养和交流,使得综合型技术得以可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而且由于古代许多科学技术被纳入国家生活之中,这就形成了初始的科技组织与管理形式。这对当时的科技进步是有益的。而“工匠”在千千万万次的科技实践中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即使对自身经验有总结,但他们无法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使之在社会中广为流传。

——艾凉琼《论官本位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本位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 . 【古代农业与士人群体】

材料 我国古代农书的数量众多……南宋初年的陈勇的《农书》,是现存最早记载江南农业情况的著述,也是最早以"农书”为书名的古籍。全书简明扼要,分为三卷,上卷讲种田一特别是水稻田,中卷讲牛,下卷讲蚕桑。陈勇总结前人经验和当时传说,加以实践检验后,选.择其中有用的写成此书,重点突出,如把养牛提高到与种田平列,并开创了将蚕桑作为农书重要内容的先河。

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这是古代篇幅最大的综合性农书,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农桑通诀”六集,属于农业总论;“百谷谱”十一集,分述谷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经济作物;“农器图谱”二十集,是王祯从前人的著作中辑集资料,根据自己对实物的.观察和创新,绘图写谱而成……集元代以前我国农机具之大成,是全书的重点和最有价值的部分,论述了260余种农机具,对每一种农机具都有图文字说明,并附长诗一首。

清初,《沈氏农书》,又名《补农书》,包括“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家常日用”和“区田法”五部分,是继陈募《农书》后江南农业的再一次集中记载,内容琐细而切实。与陈勇《农书》一样,它也是私人编著的地区性农书,注重小规模农业经营中的技术总结,有点家训的味道。

——摘编自沈胜衣《农书中的“农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古代农书的一个特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时期地图多用于献祭或军事功能。《禹贡》中地理区分五服,不是按照自然条件划分的,而是按政治地位划分。秦朝地图是行政管理文牍的一部分,地图和其他档案资料有助于保证各种典章制度延续传承。汉代以来,朝贡国的贡品中常常有地图,作为臣属的标志。汉代以后,地方各级政府都定期向中央造送地图。古代中国地图多山水图画式,且图很少,多文字注解。即使后来方志地图多了起来,也是为了辅助文字说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专门的地图测量官员,即使涉及到地图绘制的定量技术,也多是借鉴天文学、水利学和农学。

——摘编自(美)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随着政府所主导的大范围测绘的渐次展开,以及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中国制图技术逐渐跟上了西方的脚步,近代制图理论得以初步形成。不过,传统制图技术仍然是清末中国地图制图学的主流。民国时期,《申报》地图集、专题地图和大量的小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制,标志着制图技术由传统旧法向近代新法转变。在近代民族危亡的历史形势下,中国知识分子被动或主动地向西方学习,促进了西方制图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改编自乔卫等《西方制图技术的传入对中国近代制图技术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制图技术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023-09-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科学文化的舶来是明清之际时代性的重大变化,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士人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中国士大夫热切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他们意识到传统科技停滞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第(仅仅)能言其法(技巧),不能言其义(逻辑)”,更新知识必须“缘数寻理”,才能“具存实义”发现规律。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与明清更替,天文、地理、人治之学等实学为士人所看重,产生了一批脱离空谈“心性”的新型士人与政治家,诞生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技成就。

——据陈橹《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时代许多作家和思想家都具有科学教育背景。他们通过演讲和著书立说将科学理论介绍给公众,最著名的莫过于《大百科全书》……这一时期大学里的教授开始接受牛顿的理论,有的教授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并向公众演示自己的发明。科学会和研究院大量建立,其中许多机构有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特许权。1738年伏尔泰出版了《牛顿的哲学原理基础》以向公众介绍牛顿的力学原理。这一时期,还有更多的向外行人讲解科学原理和知识的图书出版。

——据李大光《科学传播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近代西欧科技传播途径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一条与上述材料中不同的科技传播新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居民是那么多,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制造业。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先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先于技工。在中国,每个人都想占有若干土地或是拥有所有权或是租地。……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不给予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

——摘自亚当·斯密1776年著作《国富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台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古代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
6 . 在谈论人类社会进步时,始终离不开“科技”二字。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是一场科技发展史。

材料一   


图一   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示意图(A:西方B:中国)


图二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

注:图一选自李约瑟《世界科学的演进》,图二选自金观涛等《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总的讲也必然是既有限又简陋的,这就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或者在理论上给予某些定性的说明,或者作出些天才的猜测。而这种情况,与着眼于实用要求,特别关注工艺技巧与可操作性是密切相关的……就科学技术的总体而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与社会条件的制约,仍然只能说是停留在定性描述为主的经验科学阶段。

——摘编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三   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既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又是中国社会内力与外力双重作用的一种历史自觉。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过程中,尽管道路曲折艰难,但毕竟科学开始在中国植根,并产生连锁反应,其影响深远。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实效,学习西方技术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自发变为自觉……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摘编自王斌、周育平《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与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四   在怀特海看来,欧洲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生根源于科学思想的突破,进而推动科学与技术的新进展。然而在中国……中国首先接触到西方近代器物层面的科学成就,比如世界地图、望远镜等;进而发展到对科学发展的制度保证的探讨,试图改革社会制度,然而变革制度的尝试从维新运动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而得以确立;制度探索屡遭挫折的同时,思想家与科学家们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力图从文化的层面奠定适合近代科学传播即科学本土化的文化环境。

——摘编自谢清果《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

材料五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2016年我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8年我们召开了两院院士大会。几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指出图一中A线反超B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至少两项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并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2022-09-2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9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专门负责管理和观测天象的机构叫观象台,一般设置在都城。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天气和气候现象的记述。战国时期,有了“八风”的记载和对云的分类,军事家们主张战斗中重视和利用风向作战,在兵法书籍中记载着许多利用气象条件打仗的事例。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对气候变化的了解,产生和完善了二十四节气。各个朝代都关心雨雪记录,明代永乐年间还专门规定各州县把降雨记录情况向朝廷奏报,并由皇帝亲自批阅。我国古代气象科学中,对暴雨等灾害的预报,以及物候、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都有许多论述和记载,在生物气象学、军事气象学、医疗气象学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据李继伟《论中国古代气象科技成就》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气象已经基本实现近代化,但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宣告成立,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担任局长,从海内外积极罗致人才,培训干部。1956年,全国已建成气象台站1377个,基本满足了当时气象分析和预报工作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网、高性能计算机等在业务上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1995年,成立国家气候中心,这使我国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中建立国家级气候中心最早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气象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张海东等《新中国气象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成功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准确概括作者观点,评析须态度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1-08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史》本纪中各学科的科技内容句频统计

学科频次学科频次学科频次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0大气科学507冶金工业21
数学6海洋科学10金属工艺105
物理学0自然地理学16轻工业和手工102
化学9生物学76建筑科学194
天文学958医药卫生73水利工程339
测绘学6农业科学298交通运输28
地球物理学117矿业工程7机械23
武器122能源16

——摘编自潜伟、吕科伟《宋代科技政策的计量研究——以〈宋史〉本纪中记载科技内容为计量对象》

材料二 元代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与历代王朝相比较为频繁,特别是在蒙古和元代初期,有时一年就有好几次交流,例如至元四年(1267年),札马鲁丁先后向忽必烈汗进献《万年历》和讲述“西域议象”等。他们的交流内容几乎是无所不包,由此从国外传入中国的主要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地理学、动植物、香料、纺织品、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机械工具等,由中国传到国外的主要有火药、印刷术、药物、中国地理、瓷器、纺织品、历法等。从陆路由中国西部进入中亚、西亚,与欧洲接触;从水路由中国南部出海抵达东南亚、印度支那、南洋、印度洋沿岸的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南部、伊朝沿海、阿拉伯半岛、北非、东非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迪、冯立升《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发展与上都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实功是明代东海通州人,是我国古代著名外科专家。他在1617年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中“列症最详,论治最精”,主张内服与外治并重,享誉海内外。陈实功把医术作为“仁术”,提倡从医律己的道德规范。陈实功擅长养生强身,防患于未然。他强调人要控制七情六欲:“七情六欲者盗人元气之贼,人能疏于此者无不多安多寿,人若亲于此者无不有损有伤。”陈实功重视日常调理:“凡人无病时,不善调理而致生百病,况既病之后,若不加调摄,百病岂能愈乎?”在陈实功看来,“德为福寿之本”,讲究养生,还必须注重道德修养。陈实功还根据肠胃弱、消化不良等症,用八味中药加糯米、白糖配制而成糕状食品,也称为“八珍糕”。

陈实功的八珍糕出现后,我国的传统饮食中以八珍命名的食品就屡见不鲜:八珍鸡、八珍鸭、八珍豆腐等,从中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食疗食养文化。

——摘编自泽峰《陈实功与八珍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实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实功医学成就取得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