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造纸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文字记载是印证历史史实的唯一依据
C.东汉纸取代了竹简缣帛D.人类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2020-08-08更新 | 673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阶段检测卷(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8课)(A卷基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19-06-10更新 | 330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外科技文艺的巨大成就(B卷真题滚动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够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2017-10-01更新 | 303次组卷 | 48卷引用:岳麓版2018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一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图

图一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图二工业革命成果及其扩展示意图


材料二   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7美国晶体管问世1977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97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0美国激光器出现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形成的政治、经济因素。它们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的世界科技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我们从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2016-12-13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