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词和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元朝(     
A.多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B.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C.戏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D.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2022-11-16更新 | 220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宋代,反映市民阶层需要的话本和词兴起,文人画、尚意书风、风俗画兴盛。上述现象说明宋代文学艺术
A.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B.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C.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D.平民化与个性化趋势并存
2020-11-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8661934)认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内藤湖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时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文学上,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及所学,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试对材料观点进行评析。(赞同、质疑、反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出现了“贱稼墙,贵游食,皆欲货未耗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瓦子,酒肆茶楼“十室之邑必有”,小酒肆更是“不能遍数”。商品经济的兴盛是书院文化迅速传播的天然动力,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书院达到了720所之多,在数量上超过了唐五代书院总和的十倍以上”,“而海内文质彬彬矣”。文学艺术开始通过商品化的形式走向平民大众,成为士庶雅俗、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共享的娱乐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在宋代普遍盛行,昔日受人冷落和鄙视的商人阶层,可以与宗室贵戚联姻、向官府进纳钱粮而跻身仕宦,成为世人倾慕和追逐的对象。

——摘编自郭山云《浅析宋代商品经济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
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
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
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7 .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2019-08-09更新 | 883次组卷 | 97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A.长篇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B.形体严整的文人画大量涌现
C.能够歌唱的词成为文学主流形式
D.民众喜闻乐见的京剧在城乡演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10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