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词和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这种形式弥补了诗的不足,它或用白描手法,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或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从而获得意外的兴旺。“这种文学形式”是
A.汉赋B.宋词C.元曲D.明清小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补充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由材料可知宋词
A.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兴盛B.是宋朝出现的诗的另一种形式
C.其主要成分是在南方民歌基础上形成的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
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4 .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四句话,分别是从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中节选的片段,按照风格判断它们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②“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③“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④“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①③②④⑤B.④①②⑤③C.④⑤①③②D.④①⑤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杨廷芝曾说:“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下列诗(词)句在风格上合乎这一观点的是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
C.“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柳永)
D.“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
2020-02-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四句话,分别是从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中节选的片段,按照文体风格判断它们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②“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③“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①③②④B.④①②③C.④①③②D.③①④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2019-01-30更新 | 2303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2018-10-16更新 | 108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662次组卷 | 4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在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时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言之有理即可无顾忌。”

——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重识江南小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