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代马致远在杂剧《荐福碑》中借落魄书生张镐之口写道:“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跃有了糊突富。”这折射了当时( )
A.城市经济繁荣B.文人地位低下C.君主专制强化D.民族矛盾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族官员由于仕途渺茫,他们的文学修养无用武之地,于是他们将精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杂剧和小说在元代的兴起,不仅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何等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在蒙古人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没落。”由此可知,元代(     
A.政治环境变化促进了文学发展B.杂剧和小说是新创文学形式
C.传统儒家文化受到统治者打击D.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低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图为山西洪洞广胜寺题有“大行敞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壁画,真实地再现了部分元代戏曲表演的场景。据此推知,元杂剧(     
A.已成为综合舞台艺术B.提升了艺人的社会地位
C.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D.吸收了京剧的表演风格
2022-09-26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明代孟称舜在《古今名剧合选》序中肯定了元曲具有“雄爽婉丽“的风格,认为元曲“可演之台上,亦可置之案头”后世学者认为元曲在表达上极其于连环使用动作词来构迹连续不断的动作组,为之一绝。这体现了元曲(     
A.风格多样,清新绮丽B.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C.气势恢宏,意境悠扬D.雅俗共享,风格独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元杂剧的许多三国戏中,或赞扬刘备的“宽仁厚德”,或赞美张飞的“勇武无畏”,或表彰关羽的“忠义神勇”,或称赞诸葛亮的“智术非凡”,对“乱中原”的曹操大家则皆予以无情嘲弄。明初小说《三国演义》对刘备集团也是极力褒扬。这说明元杂剧(     
A.宣扬了社会主流价值观B.以讴歌历史英雄人物为主
C.推动了明清小说的兴起D.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杂剧以唱为主,唱词由同一宫调的套曲组成,句尾入韵,并有科(动作)、白(念白)配合表述剧情。每一出剧通常分为四折,剧前或两折之间可加“楔子”,比宋词的演绎更加灵活。元杂剧的兴起(     
A.缘于当时市民阶层的壮大
B.有利于封建专制集权的加强
C.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萌发
D.缘于汉族与蒙古族文化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杂剧的作者大部分是下层知识分子,由于元朝前期没有实施科举制度,他们失去了通过科举当官的希望,于是就从事话本、诸宫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元朝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地位较低
B.元杂剧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上升的途径
C.废除科举客观上促进了戏曲发展
D.读书人通过杂剧表达对元政权的抗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全元散曲》共收有元人小令3800多首,套曲400多套。举凡抒情、怀古、写景、咏物、叙事、投赠、谈禅、嘲谑,以至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间疾苦,直接风刺时政等,无不入曲。可见,元曲(       
A.宣扬了民本思想B.题材具有广泛性C.揭露了民族压迫D.讽刺了科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元杂剧中为各民族认同的民俗元素往往出现频率较高;反之,则出现率低。元杂剧所反映的民俗文化有很大相似性,具备多民族共同的审美接受心理。这反映出元代
A.统治阶级强化了思想控制B.官民价值观念已趋于相同
C.统一多民族国家深入发展D.华夏认同的观念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朝时,作为坊间文化的元曲常常在人物台词中尽显批判锋芒,痛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这反映出元曲
A.风格上借鉴了古典浪漫主义B.创作上扎根于市井社会现实
C.题材上多为矫正时弊的主张D.语言上受到科举文章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