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初,由于国家政权处于强势地位,赞颂王朝的丰功伟绩、表彰功臣的威武高德都成为画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素材。属于此类风格的绘画作品是
A.B.
C.D.
2022-04-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墨竹图》。其所绘的墨竹,瘦硬坚劲,潇渐飒飒,以竹喻出光明磊落,具有一种孤傲刚正的桀骜不驯之气,据此可知,该画作
A.注重现实描写B.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
C.注重以景写意D.追求事物的外在形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在今新疆吐鲁番墓葬中出土的数十幅唐代伏羲女娲图中(见如图),有的女娲头戴凤冠、发警高耸、酷似长安的大家闺秀,有的曲眉凤眼、清雅秀丽;有的伏羲画着卧蚕眉,方脸堂,俨然中原王公仪表,有的则画着络腮胡子、高鼻梁。这些绘画作品
A.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B.代表了西域地区的艺术水平
C.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D.说明佛教在西域的广泛传播
2022-03-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善孖(1882-1940年),四川内江人,张大千之兄,著名国画大师。他自幼从母学画,喜爱剑术,曾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前人多以臆想画虎,而他却在家中养虎以观察其一举一动,故善于把握虎的动态而不失于流俗,其“虎画”常钤(盖)“虎痴”或“虎公”印。1937年底,他创作了《怒吼吧,中国》,画面为象征中国28个行省的28只猛虎(如图),以咆哮之势直扑落日,并题署“雄大王风,一致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1940年,他创作了《飞虎图》,赠予陈纳德将军,成为美国援华抗日空军志愿队的队徽来源。时人评述其虎画“开美术界抗战宣传画之先河”。


——据沙伟《“虎公”张善孖抗战时期的虎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善孖“虎画”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善孖取得“虎画”艺术成就的原因。
论述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境作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层面,是节奏与境界的有机统一。就意境时空的本体结构而言,节奏外化为“体一势”,境界内化为“气一韵”,势是气的形态特征,体是韵的形式载体。“循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中国古代传统艺术门类多样、璀璨夺目,无论是“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的文学,还是“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的音乐,风姿流韵、容与优游的舞蹈,“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的国画,“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的书法,“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园林建筑,抑或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表演等众多艺术之所长于一身的戏曲,每一艺术体式的意境时空都是节奏与境界的相谐相生。

——摘编自王诗雨、黄念然《“意境”与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艺术的“意境”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选择一种或多种艺术形式,对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3-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市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清代丁观鹏的《乾隆皇帝洗象图》,该画效仿了明代丁云鹏的《扫象图》,不同的是图中的普贤菩萨是由乾隆皇帝弘历装扮而成,左下角署款“乾隆十五年六月臣丁观鹏恭绘”。该作品体现了()
A.绘画风格的流变与传承B.异域文化的本土化倾向
C.文化专制深入宗教领域D.皇权思想影响艺术创作
2022-03-20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北宋末年,画院生徒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局部)。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江南青绿山水图,渔村野市、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穿插其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①该画作属于宫廷画 ②该画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③该画作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④该画作展现了江南农业生产的情景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3-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认为,面对山水要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不应受到古人之法的限制,“饰”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方法、手段,山水画画家应借笔墨、设色、布局等载体呈现出“质”的内核,没有“质”的内核,山水画就没有灵魂。这可以说明,当时山水画
A.颠覆传统绘画的风格B.关注个体真实的体验
C.是对自然山水的再现D.推动技法体系的成熟
2022-03-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博爱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约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2022年春晚的舞蹈剧《只此青绿》把《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只此青绿》牢牢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文博、舞蹈、音乐、文学和非遗传承中探寻和提炼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精髓。它不只用纯艺术的方式舞绘千里江山,还在建党百年之际完美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意蕴,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央视2022年春晚《只此青绿》舞蹈剧(片段)

-----摘编自马季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及人民网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一类中国传统文化(或一个作品),先简要介绍该传统文化(或作品)再阐述其现代价值。(要求:选取的传统文化或作品明确、介绍抓住要旨、现代价值阐述合理并有理论升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3-08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成都某学校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举办了中外名画鉴赏展览,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互通和共融。据如图推断,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A.揭露现实社会黑暗B.追求光与色的和谐
C.表达作者情感世界D.反映工业世界颓废
2022-03-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