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018-06-09更新 | 11943次组卷 | 16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624年,唐太宗平高昌、宴百寮,加奏《高昌乐》,始成宫廷十部乐,其中除燕乐、清乐两部外,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等八部都是外国传入的音乐。中亚国家石国、康国的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也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上述现象体现出当时
A.三教合流趋势的形成B.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
C.自信开放的文化情怀D.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
2021-08-06更新 | 626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因为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民众群体更为广泛
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2018-09-12更新 | 805次组卷 | 29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由此可知,京剧
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B.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
C.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D.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踏歌是我国古代的民间舞蹈,男女相聚,手袖相连,踏地为歌;到唐代,踏歌成为民间和宫廷庆祝节日的常见节目,参与者多达千余人,长达三个昼夜,场面恢宏。这体现了
A.宫廷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交融B.开明政治与开放风气的统一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D.门阀政治与平民政治的妥协
6 . 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2020-12-0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蓝天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
B.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2018-11-19更新 | 300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我国戏曲种类丰富,除“国粹”京剧外,还有流行于江浙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等。这反映了当时
A.戏剧艺术渐趋成熟B.统治思想兼容并蓄C.商品经济日趋活跃D.君主专制走向顶峰
9 . 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10 .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A.唐诗
B.写意画
C.草书
D.京剧
2018-01-02更新 | 170次组卷 | 15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