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小说
2017-11-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由此可见
A.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B.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
C.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
D.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
3 .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第58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诗文、书画、戏曲,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

(1)该作品有哪些特点?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材料三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3)据材料三概况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这说明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2016-11-27更新 | 436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统考历史卷
6 . 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
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2016-11-27更新 | 213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清代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批语:“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
2016-11-27更新 | 305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文)
9 . “梨园”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云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在这里。杜甫将“梨园”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
A.昆曲B.乐舞C.元杂剧D.京剧
10 .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的《 祭姪文稿》被评价为“天下第一行书”
B.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当时风俗画画坛的最大亮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语言通俗易懂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2016-11-27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乳山市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