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红楼梦》第一回,有僧、道和一块顽石对话的场景。渴求“补天”的顽石全然不顾道家佛学的本来面目,张口称赞二位先师“必有补天济世之才,利物济人之德"。这反映了作者
A.试图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B.受到空疏学风流弊的影响
C.认同儒家济世安民的传统D.迎合底层民众的审美情趣
2 .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又称“梆子腔”,起源于先秦时期,繁盛于清乾隆时期。秦腔成形后,开始在全国传播,西路流入四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成为晋剧,在河南成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这体现出
A.专制统治推动了文化发展B.北方民众文化品位更高雅
C.艺术传播与地域特色结合D.秦腔标志着古代戏剧成熟
3 . 民国初期,京剧名家百花齐放,旦角领域甚至逐渐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等不同表演艺术派别。1921年,天津《大风报》首次将其称为“四大名旦”。京剧艺术的兴盛得益于
A.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B.传媒手段的不断更新
C.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D.国民意识的逐渐觉醒
2021-05-08更新 | 146次组卷 | 6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备作业)
4 . 京剧脸谱“取其形,摄其魂”,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2021-04-16更新 | 201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京剧艺术源远流长,伴随着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萌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推动下快速成熟并走向鼎盛,在新中国获得新生。京剧的产生
A.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B.源于元杂剧的直接发展
C.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主流D.丰富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6 . 从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昆剧演出有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达官贵人的“家班”渐次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风雨无阻,演出的影响更大。这说明当时
A.清代戏剧发展逐渐世俗化B.清代昆剧已形成成熟体系
C.昆剧不适合达官贵人品味D.昆剧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
7 .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020-07-12更新 | 884次组卷 | 60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戏曲专家王世华指出:“徽商为戏剧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成长的舞台,戏剧给徽商提供了精神的享受;架设了和官员沟通的桥梁。乾隆皇帝是戏迷,虽经常征调戏班到宫中演出却仍不过瘾,还要不远千里六次到扬州看戏。甚至有徽商组织戏剧班进京为乾隆祝寿,影响轰动。”这表明
A.乾隆皇帝大力提倡京剧艺术B.徽剧已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
C.官商积极互动促进戏剧发展D.徽商致力于推动艺术商业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初,《大明律》提倡演出“劝人为善”的戏剧,凡“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同时,富含世俗情趣的市民戏剧演出日盛。这表明
A.明初艺术社会功能趋于多元B.明朝戏剧创作摆脱理学束缚
C.政治导向决定戏剧发展潮流D.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日臻成熟
10 .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
A.是戏曲融合演变的成果B.已成为“百戏之祖”
C.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D.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2020-03-27更新 | 211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