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起于开元盛于天宝。据载,该曲为唐玄宗立足传统清商乐,融合边防将领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进行了再创造。这反映出
A.盛唐兼容并蓄的气象B.三教合一趋势不断加强
C.中原与边疆交流频繁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2021-02-24更新 | 29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云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624年,唐太宗平高昌、宴百寮,加奏《高昌乐》,始成宫廷十部乐,其中除燕乐、清乐两部外,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等八部都是外国传入的音乐。中亚国家石国、康国的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也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上述现象体现出当时
A.三教合流趋势的形成B.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
C.自信开放的文化情怀D.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
2021-08-06更新 | 623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4 . 京剧脸谱“取其形,摄其魂”,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2021-04-16更新 | 201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昆曲演出有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达官贵人的“家班”渐次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昆曲艺术的不断创新
C.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D.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6 . 从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昆剧演出有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达官贵人的“家班”渐次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风雨无阻,演出的影响更大。这说明当时
A.清代戏剧发展逐渐世俗化B.清代昆剧已形成成熟体系
C.昆剧不适合达官贵人品味D.昆剧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B.社会结构的变化
C.皇室贵族的审美追求D.商品经济的发展
8 . 明初杂剧除继承元杂剧的基本形式外,也以民间演出为主。到永乐年间,杂剧演出引起朝廷重视,政府的干预限制,使得杂剧以教化戏和神仙戏为主,并逐渐出现在皇室权贵文人活动中。该变化反映出杂剧
A.继续为官方正统戏曲B.进入雅文化的行列
C.退出了民间表演舞台D.是戏曲文化的主流
2020-02-16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汤显祖是明代剧作家,有学者指出其作品《牡丹亭》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这种新文化反映了(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变化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中国文化发生根本变化
10 .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讲:“在我们学戏以前,青衣、花旦两工,界限是划分得相当严格的。”青衣必须是“抱着肚子唱”,“直到前清末年,才起了变化。首先突破这一藩篱的是王瑶卿先生,他注意到表情与动作,演技方面才有了新的发展。”这反映了京剧艺术
A.重视表演的规范性
B.虚拟性动作被取消
C.融合多种艺术手段
D.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