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019-01-30更新 | 102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
忠孝类节义类功名类风情类
1.苏武:《牧羊记》
14.蔡伯喈:《琵琶记》
15.苏茧:《鹦鹉记》
16.刘殷:剧名不详
17.五伦:《全备记》
18.姜诗:《跃鲤记》
19.凯文:剧名不详
20.杨显:剧名不详
21.玉箫女:《玉环记》
22.刘锡:《宝莲灯》
23.朱寿昌:剧名不详
24.赵氏孤儿:《八义记》
25.蔡端明:《洛阳桥记》
26.三省半:剧名不详
15.孟道:剧名不详
27.杨氏:《杀狗记》
28.杨正卿:剧名不详
29.李彦贵:《卖水记》
30.文俊:剧名不详
31.王十朋:《荆钗记》
32.孟琰:剧名不详
33.包文拯:《包公案》
34.韩朋:《十义记》
35.冯京:《三元记》
25.薛仁贵:《白袍记》
36.韩信:《千金记》
37.曹彬:剧名不详
38.班超:《投笔记》
39.苏秦:《金印记》
40.刘知远:《白兔记》
41.吕蒙正:《破窑记》
42.傅春卿:剧名不详
43.薛登山:《薛家将》
44.文显:剧名不详》
45.朱买臣:《渔樵记》
36.《拜月亭记》
46.梁山伯:《同窗记》
47.陈三:《荔镜记》
48.薛荣:《合钗记》
49.《西厢记》
14种10种11种5种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站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戏剧、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流派。印度梵剧产生于公元一、二世纪,而古希腊戏剧则在公元前五世纪即已成熟。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戏剧成型于公元十一、二世纪左右的宋金时期,比印度梵剧晚了大约1000年左右,比古希腊戏剧则晚了约17个世纪。
材料二《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情”的力量。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复生,成为有情人的典型。杜丽娘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无所不在的封建文化束缚。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唯一的悲剧。这虽然是悲剧,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家族的世仇勇敢追求真爱,并且为了对方不惜献出生命

——摘自梁军童《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人文主义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希腊戏剧早生而中国古代戏剧晚熟的客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思想内容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相似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诗文、书画、戏曲,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

(1)该作品有哪些特点?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材料三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3)据材料三概况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