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从波斯传入的舞蹈《浑脱》经艺人与中国剑舞结合面成《剑器淫脱》,舞罪家公孙大娘撞此舞,一时“观者如山”,杜甫大为赞赏之余留下名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由此可知(     
A.唐代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B.实现了各类艺术形式的融合
C.具有开放而自信的气度D.体现了社会奢华享乐的景象
2022-08-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骑竹马作为一种儿童游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儿童通过模仿骑马一蹦一跳的样子锻炼腿部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性。下图是敦煌佛爷庙湾36号魏晋墓《骑竹马》画像砖石。该图体现了(     

A.市民娱乐和休闲生活的情趣B.胡汉民众的生活存在差异
C.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社会稳定繁荣的时代风貌
2022-07-06更新 | 26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集大成者,在戏里,一张桌子可以看成是一张床或一座山峰,一根鞭子可以代表一匹马或一头驴,演员做出开门或关门的动作就代表这里有扇门。据此可知,京剧(     
A.体现出市井文化的特有魅力
B.标志着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C.具有象征与虚拟的艺术特色
D.实现了娱乐和审美的统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少年时代的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1583年汤显祖中进士,1591年因抨击朝政,被贬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汤显祖的剧作多作于为官闲暇时间,1598年完成杰作《牡丹亭》后,终因触怒权贵而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西临川。汤显祖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戏曲成就为最。《牡丹亭》与《紫钗记》歌颂爱情,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与《邯郸记》针砭时弊,为社会风情剧,四剧皆有梦境,合称“临川四梦”。市井百姓、文人学者无不赞其“技出天纵、匪由人造。”“《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

——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年谱》

材料二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的市民家庭,为谋生步入剧坛。作为职业戏剧创作者,莎士比亚戏剧深受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作品影响。他一生与戏剧、剧团、剧场密不可分,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以独特的方式在舞台再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为了使剧本剧情更加贴近16世纪的英格兰市民社会,莎士比亚努力摆脱古典戏剧的束缚,自由剪裁拼合人物,插入各种细节,比如苏格兰的五步舞,下半身套着灯笼裤的德国人。莎士比亚在贵族与平民、古典传统与现代民众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平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伟民《中西文化语境里的莎士比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是敦煌佛爷庙湾魏晋墓《骑竹马》画像砖石。骑竹马作为少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通过模仿骑马一蹦一跳的样子锻炼腿部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性。该图体现了
A.市民娱乐和休闲生活的情趣B.胡汉民众的生活存在差异
C.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社会稳定繁荣的时代风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初一日,刑科署都给事中曹润等奏:乞敕下法司,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挐送法司究治。奉圣旨,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全家都杀了。

——摘编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


(1)根据材料,概括奏折反映的明初统治者所面临的思想文化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解读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戏曲杂剧文化盛行的影响。
2022-05-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甘肃高介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魏晋壁画《角抵图》(下图所示):又称为“角抵戏”。角抵戏是汉代时盛行的种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娱乐性较强的综合艺术,东汉时将其列人百戏。从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发饰等相貌特征来看,其皆属魏晋时期寓居河西的粟特人。这可用来说明魏晋时期:
A.河西走廊文化的繁荣B.民族交融的发展状况
C.体育娱乐活动成为时尚D.北方少数民族崇尚武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A.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色彩思想的兴起
2022-05-04更新 | 627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
A.文人的政治信仰发生变化B.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C.京剧融合了其它的优秀剧种D.清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影响
10 .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嘴角下撇,面带哭相,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赤胆忠心”,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A.与现实生活完全脱节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表现形式单一无变化D.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