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集大成者,在戏里,一张桌子可以看成是一张床或一座山峰,一根鞭子可以代表一匹马或一头驴,演员做出开门或关门的动作就代表这里有扇门。据此可知,京剧(     
A.体现出市井文化的特有魅力
B.标志着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C.具有象征与虚拟的艺术特色
D.实现了娱乐和审美的统一
2 . 下图所示为敦煌莫高窟220窟壁画,展现了唐代舞者表演胡旋舞的画面。其舞者身披璎珞,下着裙裤和托锦带,身体翩跹,于小圆毯上打胡旋。白居易有诗云:“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胡旋舞可以用来说明
A.西域文明与儒家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统一D.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交融
2022-03-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周传家先生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用六个诗句来概括:“其一、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二、山重水复路漫漫;其三、日出江花红胜火;其四、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六、春在溪头荞菜花”,其中“春在溪头荠菜花”是指(       
A.先秦的歌舞和傩戏B.宋代南戏广泛传播
C.元代杂剧的繁荣D.清代中期京剧形成
2022-02-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清代乾隆、嘉庆时,戏剧领域出现了花部与雅部的激烈竞争,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当时奉昆曲为正声;所谓花,是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当时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但最终花部遍地开花称雄剧坛。这是由于花部
A.受到了各阶层普遍欢迎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D.占据了戏曲文化的主流
2022-02-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北方、西域和南方民族的乐、歌、舞、语言和人物表演手段,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如元杂剧大量反映北方民族性格、生活等;明清传奇也有大量表现南方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体现了
A.艺术中心的转移B.地域文化的消逝
C.艺术价值的升华D.民族文化的交融
6 . 乾隆年间,朝廷要求地方官员查禁大量戏曲剧本。在禁毁一些民间剧本的同时,朝廷鼓励并组织力量改编和创作了大量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忠君孝亲,劝人向善一类的剧本,供民间戏曲表演。这一措施意在
A.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B.促进文化艺术作品创新
C.阻止儒家思想的传播D.借助戏曲强化思想控制
7 . 下面所示为京剧形成过程示意图。由此可知,京剧
A.成为中国戏曲的集大成者B.是融合兼收后形成的新剧种
C.开始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D.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8 . 中国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为无数观众所认可。据此可知,我国古典戏曲
A.推动了思想解放B.立足于思想启蒙
C.绽放着艺术魅力D.发挥了教化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地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栾坐。”而无名氏杂剧《蓝采和》中的演员自述,“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这些现象反映出
A.杂剧演出带有商业性质B.杂居演出的场景丰富多彩
C.杂居演出现场服务周到D.市民把良田卖掉学演杂居
10 . 京剧有“国剧”之称,它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逐渐形成,是中国雅文化渐趋衰落的 时代产物,相对于昆曲代表的特定地域文人士大夫审美,它更接近社会底层和民间趣味,其 剧目充分体现出民间性或草根性。这反映了
A.强烈的现实批判特性B.封建文化正走向衰落
C.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D.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