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0年7月,一位名为“阿木爷爷”的63岁.大爷在海外社交平台走红。“阿木爷爷”通过锯、刨、凿、磨等中国传统木工手艺,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制作出了各种精致木器,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百万粉丝、上亿流量,“阿木爷爷”展现的“神秘中国技术”,让国外网友叹为观止。他发布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视频不用一个英文字母,却圈了无数海外粉丝,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之美,传递中国智慧之光。

——摘编自中国日报《2020—2021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之美,传递中国智慧之光”,自拟命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表达明晰,逻辑充分,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A.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色彩思想的兴起
2022-05-04更新 | 629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为无数观众所认可。据此可知,我国古典戏曲
A.推动了思想解放B.立足于思想启蒙
C.绽放着艺术魅力D.发挥了教化功能
4 . 京剧有“国剧”之称,它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逐渐形成,是中国雅文化渐趋衰落的 时代产物,相对于昆曲代表的特定地域文人士大夫审美,它更接近社会底层和民间趣味,其 剧目充分体现出民间性或草根性。这反映了
A.强烈的现实批判特性B.封建文化正走向衰落
C.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D.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据此可推断元杂剧(     )
A.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B.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C.蕴含儒家精神D.塑造英雄形象
6 . 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欣赏到
A.小说《封神演义》B.京剧《空城计》
C.插图《孙悟空大闹天宫》D.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
7 . 京剧被称为中国“国剧”,以下表述与其不符的是
A.京剧由徽调发展而来
B.京剧的产生与繁荣得益于其融会贯通、兼收并蓄
C.京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D.京剧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在同治、光绪年间
8 . 唐代的宫廷乐舞,既有本土特色,还有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体现,以及来自印度、高丽、 日本等外国的元素,形成了乐舞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思想的重构B.主流思想的嬗变
C.市民阶层的兴起D.开明政策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初,《大明律》提倡演出“劝人为善”的戏剧,凡“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同时,富含世俗情趣的市民戏剧演出日盛。这表明
A.明初艺术社会功能趋于多元B.明朝戏剧创作摆脱理学束缚
C.政治导向决定戏剧发展潮流D.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日臻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