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2 道试题
1 . 社会学者认为,“任何工业化社会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使商品和原材料能够 四处流动,带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而近代交通运输的动力突破是与工业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由此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     
A.陆海运输的动力都有突破B.汽车成为陆上主要运输工具
C.陆海运输仍然以人力为主D.轮船、汽车、飞机已经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下,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益完善。这反映(       
A.理论对科技的先导作用B.需求促进科技发展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科技加速军备竞赛
2023-01-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互联网是信息殖民地。从你在线开始,你就面对着英语霸权。我们的理想就是发明一个只使用汉语的网络。它将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一个大众的高速信息网。”材料认为互联网时代需要(     
A.开展多边外交B.发展民族经济C.融入整体世界D.维护文化主权
4 . 2022 年4月,第 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 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     
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B.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2022-10-27更新 | 2893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方学者称当代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等。这些称谓或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凸显了(     
A.经济全球化趋势B.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C.世界多极化趋势D.生产力与科技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近年来,“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也纷纷出现,人工智能正在融入金融、医疗、教育、农业、零售等各行各业。这表明人工智能(     
A.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困局B.深刻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
C.削弱了经济全球化趋势D.加剧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1885~1919年1920~1944年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30年16年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7年8年5年

材料四: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1929~1947年1948~1973年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31%33%4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与欧洲对比,你认为中国社会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请写出它们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2023-02-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观天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在天文观测的过程中,注意到季节的规律性变化。古巴比伦人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60天,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及秋分。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共12个月,每月30天。为了使太阳运行和尼罗河泛滥吻合,他们在第12月月末加上5天。在古印度,一年曾被划分成雨季、冬季、夏季,共12个月。中国商代的历法已经有平闰年之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古希腊人对古埃及的历法进行修正,在每4年后加上一天,从而产生了儒略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历史上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天气变化的过程并尝试预测天气。上古时期,人们用占卜预测气象,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后来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人们反复总结形成了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气象常识,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1856年,法国政府建立起气象观测网,并将观测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绘制天气图,率先开始了天气预报业务。1950年代末,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显著提升。1973年,在英国成立了由30余个国家支持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它以.提供10天准确的全球中期天气预报和6个月的季节预报而闻名世界。

——摘编自夏洪星《漫谈天气预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天文观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类气象预测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D.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3-01-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缩影,其中蕴含的情感,更是引人深思。

阅读材料,围绕“时空中的人”,提取一幅或多幅照片的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