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哥白尼和伽利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尚书·胤征》记载了夏代的一次日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从春秋开始到清朝同治十一年的两千多年间,我国古书上共记载了985次日食。

从《汉书》到《明史》中国正史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至少有112处。现代天文学家们正是通过这些记载,确定了太阳黑子的出现周期为11年。

《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是世界公认的有关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上古是王权的来源,到后世是王权的象征。封建帝王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着王朝阳的命运,“推天道而明人事”,王室的兴衰是天象在人间的反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命的确认(王权的确立),除了依靠经济、军事、德行之外,最根本的政治资本就是天学。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的辉煌》

材料三   “我们对哥白尼感激不尽,因为他把我们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哲学中解放出来,……只有那种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宗教的潮流中的人,才能充分评价并颂扬他的精神。……他给自己找到坚实的立场。并毫不含糊地宣称:承认地球对于宇宙的运动,终究是一伴不可避免的事,因为这比认定无数天体(其中许多都比地球更为光辉而庞大)把地球当作中心的说法,要合情合理得多。”

——布鲁诺《大斋节晚餐》

材料四   不论对于星球、木球、苹果还是石头,它们性质千差万别,但就质量、速度、空间位置来说。这几个变量是同一的,并处于一种有规律的结构之中。至于星球、苹果和木球其他的性质的差别并不影响这些特定变量关系的分析,这就是从结构观点看自然,……这种结构方法是从几何学开始的.……从伽利略开始。科学家把这种结构推广到力学现象中去了。到牛顿那里完成了彻底的转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析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突出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庸俗哲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布鲁诺对哥白尼感激不尽?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伽利略进行研究的特点和他的巨大贡献。
2020-08-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尚书·胤征》记载了夏代的一次日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从春秋开始到清朝同治十一年的两千多年间,我国古书上共记载了985次日食。

从《汉书》到《明史》中国正史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至少有112处。现代天文学家们正是通过这些记载,确定了太阳黑子的出现周期为11年。

《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613)“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是世界公认的有关哈雷彗星的最早伦录。李约瑟指出,在公元1500年以前大约有40颗彗星出现,而这些普星的近似轨道,几乎都是根据中国的有关记最推算出来的。

材料二: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上古是王权的来源,到后世是王权的象征。封建帝王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着王朝阳的命运,“推天道而明人事”,王室的兴衰是天象在人间的反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命的确认(王权的确立),除了依靠经济、军事、德行之外,最根本的政治资本就是天学。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的辉煌》

材料三:“我们对哥白尼感激不尽,因为他把我们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哲学中解放出来,……只有那种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宗教的潮流中的人,才能充分评价并颂扬他的精神。……他给自己找到坚实的立场,并毫不含糊地宣称:承认地球对于宇宙的运动,终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因为这比认定无数天体(其中许多都比地球更为光辉而庞大)把地球当作中心的说法,要合情合理得多。”

——布鲁诺《大斋节晚餐》

材料四:对不同的事物,我们仅仅限定某一种性质来考察,把它数量化,看作一种结构的一部分,不论对于星球、木球、苹果还是石头,它们性质千差万别,但就质量.逸度、空间位置来说,这几个变量是同一的,并处于一种有规律的结构之中。至于星球、苹果和木球其他的性质的差别并不影响这些特定变量关系的分析,这就是从结构观点看自然,……这种结构方法是从几何学开始的。……从伽利略开始,科学家把这种结构推广到力学现象中去了。到牛顿那里完成了彻底的转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析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突出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庸俗哲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布鲁诺对哥白尼感激不尽?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伽利略进行研究的特点和他的巨大贡献。
(4)材料四中“牛顿完成彻底转变”的标志是什么?从科学研究自身的角度说明牛顿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取得的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3 .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大炮和破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的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摘自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摘自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
(2)据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举一例文学艺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以至唐宋,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有所发展,某些领域仍领先于世界,但总体上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明清科技发展史中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总结其历史教训,就是为了切实重视科学技术,不再重蹈覆辙。”

——刘尚希、韩凤芹、中学锋(明清科技发展;政府作用与历史经验教训》

材料二西方的自然观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后,引发了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革命,自然科学自此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问。但哲学与具体科学始终保持了一种不离不弃、相辅相成的紧密依存关系。相比之下,中国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发展却呈现出与西方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是为改进生产技术的一种经验积累和提升。中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是并行独立、互不相干的。

——整理自李洁明、王栓萌《近代中西方不同科技发展道路的哲学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唐宋时期与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科技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道路的不同之处。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西方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需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后,伽利略发明了用系统的实验方法对科学知识进行严格检验,因而科学成为“实证知识”时,西方近代科学就完全脱离作为“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体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钱兆华、高文芳《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因素》


材料二
“但人文主义者毕竟为科学的未来的振兴铺平了道路,并且在开阔人们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开阔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假如没有他们,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就很难摆脱神学成见的学术束缚;没有他们,外界的阻碍也许竟无法克服。”

——丹皮尔科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弗朗西斯·培根曾明确地说过:“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们已揭露和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牛顿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样,近代民族主义若无印刷和电报之类的技术新发明,是完全难以想象的。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给科学进步以强有力的促进的法国革命就是其中一例。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欧美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与政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