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B.相对论和量子论
C.生物进化论D.现代信息技术理论
2 . 英国哲学家怀海特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写道:“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才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作者意在说明
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B.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
C.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D.近代科学理论在争鸣中不断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506次组卷 | 6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曾经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了。其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
2019-01-30更新 | 65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孝感高二上期六校期末联考历史卷
5 . 一般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深度和利用效率,却不是同步的,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A.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的利用——相对论
B.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互联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019-01-30更新 | 2644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汉川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
2019-01-30更新 | 1932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牛顿临终时曾说:“我所以有这样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为牛顿、达尔文、西门子“提供肩膀”的巨人分别是
A.哥白尼、胡克、爱因斯坦
B.伽利略、拉马克、法拉第
C.伽利略、胡克、爱迪生
D.开普勒、拉马克、普朗克
9 . 针对“地圆学说”,康熙初年的钦天监监正杨光先曾说:“若四大部洲,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大圆球矣……所以球上国土之人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相对论
B.量子论
C.经典力学理论
D.生物进化论
2019-01-19更新 | 78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1643—1727年)在哲学思想上主要受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在研究了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力学成果后,明确地提出了一套力学概念。借助广泛的实验、观察与分析,发现万有引力运动定律及牛顿力学三定律。随着其机械自然观的最终形成,牛顿把自然界的所有作用都规定为力的作用,指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然后用这些方法去论证其他的现象”。从这一宗旨出发,1687年写作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在这一著作中所讨论的自然现象的普遍性,以及他所用的数学方法的严谨性,使这一著作无愧成为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写作背景及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分析说明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式的科学家的原因。
2019-01-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