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 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清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9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前期中国的科技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2 . 材料一     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科学发现始终是在继承与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中世纪末期,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对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提出质疑。哥白尼在研究了大量古希腊哲学和天文学著作基础上,经过长期推算,提出“日心说”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日心体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比例”的学说……1781年,一些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理论,通过大量的计算先后发现了海王星与冥王星。

材料四  1956年,国家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本着“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确立了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再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截止到1970年,我国国防科学技术领域以及航天领域取得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成就。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三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主要领域和研究方法两方面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1956年)到1970年,我国国防科技领域及航天领域取得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成就的表现。
2020-04-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在牛顿力学中,时钟或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其指针摆的速率、物体的大小和重量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与这们日常生活经验是一致的。而相对论却认为,运动的时钟会变慢,运动的物体会收缩,重量会增加。这些看起来荒诞不经的事情却在许多实验中得到了证实。科学家利用高能加速器把电子的速度提高到十分接近光速的程度,这时候,尺变短、钟变慢、物体变重这些高速世界的奇景就展现在科学家们眼前了。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牛顿怎样的一种时空观?这种时空观是基于什么建立的?
(2)材料中的实验证明了什么效应?它属于相对论中的哪一种?相对论与牛顿力学有何关系?
(3)相对论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相矛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说明了什么?
2020-01-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方人文精神在17、18世纪有了相对完整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从前人们认为他们所居处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色、声、香,充满了喜乐、爱、美……的理想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则是一个……量的世界,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可用数学计算的运动的世界。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牛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即“牛顿革命”。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知识、方法两个层面)角度,简要阐释“牛顿革命”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法国人为“五尺高的小动物”的国家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四条重要“定律”。并指出启蒙运动的目标与文艺复兴相比,发生了什么大的变化?
2018-12-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舒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请回答:
(1)17~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四项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成就?
(2)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二战后科技革命分别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