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2018-09-07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三

2 . 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反抗罗马教会的宗教改革还有更为深层的社会根源——教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长期以来发展了一种政治世俗主义,削弱了其精神凝聚力,卷入了外交和军事纷争;教会信仰的极度虔诚和神灵与经常非宗教的、世俗的,以及唯利是图的教士阶层形成了鲜明对照;王室力量的兴起、民族主义和德意志的地方叛乱此起彼伏,与教皇和哈布斯堡神圣罗马帝国的普世野心针锋相对。

—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凯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伏尔泰《哲学通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宗教改革发生的社会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在这场改革中的核心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认识宇宙方面的伟大理论成果。

2018-08-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3 . 在近代时期,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促进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方在近代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除了两次工业革命外,近代西方还取得了哪些主要的重大科技成就?

(3)简要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2017-12-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单元测试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数学家伊萨克·牛顿(1642—1727)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论文。在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牛顿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将其放在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他开创性地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认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这一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证明这套理论主宰世界上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按照启蒙大师们的看法,在治理国家方面,科学比宗教更适于当参谋。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海顿在……《创业》中写道:“天空向我们揭示神的荣耀”。有些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
——[法]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1)据材料一,指出“新的科学方法”的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牛顿科学贡献的历史价值。
2017-11-22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必修3 第4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B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两幅图:

请回答:

(1)图一是哪位科学家的经典著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2)图二是哪位科学家的巨著?它的发表有何意义?

2017-11-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新)配套课时作业: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