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496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比较中西科技发展史的特征,拟定一个论题,可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它们)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关于它们,须特别提到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等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

——摘编自《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省略号部分补充完整,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补充的内容准确合理;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