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气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历届世博会(部分)举办国家、主题等相关信息

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
1933美国芝加哥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7法国巴黎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62美国西雅图太空时代的人类
1970日本大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84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90日本大阪人类与自然
1999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10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5意大利米兰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依据表格,提取两个或以上相关主题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近现代史加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提炼观点,阐释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1-12更新 | 40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评价道∶"这次革命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该学者评价的"这次革命"指的是
A.蒸汽革命B.电气革命C.信息革命D.航海革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技术变迁集中期主导国挑战国政府行为
1519—1580年葡萄牙西班牙皇家资助航海事业、支持航海技术的改进
1609—1688年荷兰英国法国成立皇家学会等,资助与军事科技相关的力学、弹道学研究
1714—1792年英国法国资助与军事技术相关的研究,促成对蒸汽机的改进
1815—1914年英国德国政府资助、采购,带动了钢铁、内燃机、有线电报等产业的发展
1945—1991年美国苏联政府资助、采购,带动了计算机、软件等产业发展

——据黄琪轩《世界技术变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提取一条关于人类社会重大技术变迁的规律性认识并加以阐释(注意涵盖材料,阐释全面,史论结合)。
4 . 下表《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反映出
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应用研究年代生产推广年代B—A年差C—B年差C—A年差
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
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
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
激光19581960196121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2019-01-08更新 | 1118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 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世纪里,成功与失败共存,幸福与痛苦相伴,荣耀与耻辱同在。可以这样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有学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悖论之一:殖民主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悖论之二:水火相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悖论之三:科技进步——幸福与灾难的双刃剑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1-27更新 | 5447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3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是哪里的人,是希腊人述是野蛮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西。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材料二:使用奴隶和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就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9卷《政治学》
材料三: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四:亚里士多德也说人是天生不平等的,有人生而为奴,有人生而为主。……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且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目标:自由和平等。
——卢梭《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
材料五: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竞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相悖之处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该事件核心思想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四,概括卢梭的主要主张。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的研究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2016-07-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福建省岐滨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2年,世界第一艘超级豪华渡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由于该船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一千多名乘客中有695人得救,当时这种先进的通讯技术最有可能是:
A.电话通讯技术B.有线电报技术
C.无线电报通讯技术D.电子信息技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