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

材料二   董仲舒是汉朝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摘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能在核战争爆发时保障军队内部的通讯联络,建立了由4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实验性分组交换网络——阿帕网。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一个名为NSFnet的高速信息网络,取代阿帕网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并向全社会开放,使互联网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服务阶段。1991年,欧洲核子物理中心发明了用超文本链接网页的环球网(WordWideWeb,缩写为WWW),也称为“万维网”,从而创造了全新的文献检索和查阅方法,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

材料四   信息泛滥、网上黄毒、沉溺于网络以及利用网络犯罪等等,也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爆炸的信息,人们有可能反而对自己的生命缺少体验,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减退乃至消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的科技发明,并分别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的思想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计算机网络出现的直接原因。概括其发展过程。
(4)材料三、四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2020-10-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涑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政府对科研事业的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20世纪)20~30年代为0.2%至0.4%,1950年上升为1%,1960年猛增至2.7%,1964年为3%。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学研究集体化、技术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按课题原则进行组织、体现了“三论”的准则。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这就决定了这一新技术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册)

材料二   撇开整体的体制不说,谈两个具体的因素:一是每一个科学家所在的地区、单位必须有保证科学家想像、选题、设计和实验所需的高度自由的氛围,不受任何行政权力的干扰和限制;二是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行真正的特别是高深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是不可想像的。无疑,这两点美国人做得最好。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利亚斯所说,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在科研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美国的整个科研体制为科学家们营造了宽松、适宜的工作氛围。拿科恩伯格(此次化学奖得主)来说,“他可以10年潜心在自己的领域内钻研,而没有任何压力迫使他出成果”。科研资金充足更不用说了,这是美国的硬力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大国之一,更重要的是政府或机构舍得把钱投到科研上去。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另一个不为常人所看到或谈及的软力量就是美国人普遍对科学的重视、热爱和支持。美国是由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建立的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需要不断创新。创新首先得重视科学研究,于是提倡和鼓励科学研究成了美国人一种普遍意识。这种意识体现为美国人把科学创新作为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如赚钱和发财以及为了个人荣誉。……

美国人热爱和专注科学的另一表现是不见异思迁,不借助各种权力走捷径。几乎没有一位诺奖得主当过官,甚至连大学校长、院长也没当过。爱因斯坦就曾拒当以色列总统,本次五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全是普通教授也是证明。因为科学家若想在政治经济领域有所图,就不可能专注于科学研究,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和发现,也就不可能与诺贝尔奖有缘。在美国,科学研究和创新是人的志愿和爱好,一般不需要政府号召,不需要它来组织领导。政府一般不对国家科学院和大学院校实行科研上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更不对科研人员实行成果量化考核等等,因为这样做会束缚科学家的手脚,制约他们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这一切就是保证美国科学发现和不断创新所必不可少的软力量。——引自张镇强《美国科学家为何再次垄断诺贝尔三大科学奖》,《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10日

材料三   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姓名和领域

姓名

获奖时间

获奖领域

杨震宁、李政道

1957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1976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

1986年

诺贝尔化学奖

朱聿文

1997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1998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的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美国科学家能够长期在诺贝尔奖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材料都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2019-01-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瓦特的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题。炼铁厂用它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煤矿用它来排除矿井积水,纺织行业用它来作为动力。1800年,英四全国已有蒸汽机321台,总功5210马力,1825年增至15000,总功率375000马カ。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

——据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 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至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陶楼和作坊。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个人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开发和应用使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相关,它正在改变(或决定)我们的生活。1996年,美国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认为:“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原子,成为人类生活的交换物。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高清晰度电视、数字相机等数字化产品,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它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陈筠泉、殷登样主编《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018-11-24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也确实展示过这样的一面,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