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1)培根所说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三项?

材料二   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他曾说过:“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2)爱迪生的主要发明是在什么领域?结合材料二,指出“发明大王”爱迪生给你以什么启示?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


(3)材料三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科技的力量”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提纲。
2020-02-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协助该小组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古代的发明

《韩非子》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宋朝《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探究活动二:近代的科学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了头,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2)材料中“牛顿的发现”指的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贡献?
探究活动三:现代的网络

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人类引入“信息化社会”。人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议论网络的意义和价值: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化正在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网上谣言和网络丑闻不断,因此人们应该远离网络。


(3)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你对网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2020-02-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近代科学革命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击了基督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引起教廷的敌视。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他的后继者布鲁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材料二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但是,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革命”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
2019-12-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作业7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2019-11-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战后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已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6 . 数字中的历史

1700年以来,中、美两国GDP数据的变化(见下表)不仅反映了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千年史》(1700—1950年的数据来自TheWorldEconomy:HistoricalStatistics.OECD.2003;2015年预测的数据来自DevelopmentisBack,OECD,2002)


(1)从1700年到2015年的三个多世纪,中国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你认为两国经济地位变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019-08-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材料一、17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材料二、


图一   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   工业革命成果扩张示意图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97美国克隆羊“多莉”诞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典力学理论”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结合各中心经济水平指出,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
2019-08-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公元578年)“石脂水……燃之极明……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得水逾明,酒泉赖之获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境内)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石油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两次能源的重大突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快速普及和移动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应用,形成了第四次商业浪潮: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可以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地提供服务,它可以将业务延伸到互联网接通的每一个地方。它通过建立虚拟商务网络,连接世界各地的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依存关系联结得更加紧密,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经济。它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来重新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市场调研、广告投放、商务洽谈、签约、各种单证的核对以及物流的控制和资金的交付都可以更有效率地实现。电子商务模式可以降低商务活动各环节的成本,如不存在中间环节,采购和物流环节的成本低。企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及区别客户,经济活动从过去的以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有人预言,传统商业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子商务出现的原因。于传统商业而言,电子商务有怎样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奠定了产业革命基础的欧洲农业革命,只是由于引进了中国的思想和发明才得以实现。分行耕种、强化除草、现代条播机、铁犁、将犁起的土翻转的犁壁,以及有效的挽具,全都是从中国引进的。至于播种方法,在中国人的条播思想引起欧洲人注意之前,欧洲每年大约要浪费一半的谷种。的确,直到两个世纪之前,与中国相比,西方在农业方面是如此落后,以至于与中国这个发达世界相比,西方就是个不发达世界。

——R.K.G.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材料二   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阶段历经萌芽、形成、发展演变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是萌芽阶段,林则徐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以及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是其先声。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及《科学》杂志的创刊是形成阶段。20世纪初,康有为明确提出了科学救国的主张,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想的产生。第三阶段,1915年到1949年是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演变阶段。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化运动是科学救国思潮发展的勃兴阶段,1937年后受抗战建国影响,特别是1945年后科学救国开始转入科学建国。

——摘编自朱华《三十年来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述评》

材料三   自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之后,一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感觉到会有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呼之欲出。有专家就曾经预言,到了2025年,全球经济将进入生物经济的时代;还有新一代互联网产业,或者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物联网、云计算等都属于这种新产业。另外,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产业也获得了高速增长,全球向低碳经济转移也成为大趋势。

——《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国准备好了吗?》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在农业技术上影响欧洲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阶段的科学救国思潮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三阶段的科学救国思潮与第一阶段相比有哪些发展?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