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飞船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材料二:然而和过去不同 ,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材料三: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请举出这项技术的其他重大成就。
(2) 试从当代生产力发展与新技术革命的关系加以说明,为什么说“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2018-11-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

——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二   在郭文珺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气手枪金牌之后,一则“郭文珺拿金牌寻父”的消息便迅速走红于媒体和网络——“24岁的陕西姑娘郭文珺向人们吐露了她的秘密:她要用金牌作为寻人启事,寻找离别9年的爸爸。”这一消息引发了众多热心网友启动“人肉搜索”。其实,这个消息并不是郭文珺提出或授权的,媒体的误读使得郭文珺及其两方长辈、亲友陷入巨大尴尬,也令家人的那份痛再次加剧。郭文珺的母亲和不少网友事后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希望广大网友停止这种“人肉搜索”。

请回答: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苏联、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科技投入经费的占世界的80%,其中,美国科技经费一直是日、德、英、法、加拿大五国科技经费投入的总和。1982-1998年,美国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稳定在2.5%以上,日本在2.3%左右,德日在2.9%,法国在2.38%左右,英国长期徘徊在2.2%左右,韩国在1.5%左右,巴西在0.5%左右,印度在1.13%左右。

—摘编自谈庆胜《当代科技》,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材料二中国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情况统计表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中国1986-1999年财政科技投入信息,试分析其影响。

2018-07-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科技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表

姓名

生卒年代

著作

中国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欧洲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培根

1561~1628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牛顿

1643~1727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材料三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出现后,知识的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循环》杂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突破性进步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美国保持其经济领先地位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018-06-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04-18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的科学文化没有出现欧洲那

种从古代到中世纪转变时期的倒退现象,也没有形成神学统治一切的情景,而是以宗法伦理意识为潜质、以经验理性为重要形态、中国世俗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格局,正因为如此,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中国的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向高峰迈进,并且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人类科技文化史语写了光辉的篇章,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和一定时段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或地区)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汤浅编《西方科学文化史年表解说》

——路甬祥《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结果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进步着的技术已经全面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尽管如此,任何人也都会承认,从历史的角度整体上了解技术的发展,对于了解和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某些方面肯定会有助益。况且,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了解过去也是人类追问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这一句话的理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圣母子像作为基督教艺术的代表,时代背景不同,代表性的作品特色各异。


(从左到右)第一幅图摘自中世纪壁画《康奈诺斯皇帝夫妇与圣母子》(局部);第二幅图是摘自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绿垫圣母子》;第三幅图是现代主义画家马克斯·恩斯特于1926年创作的《在三个目击者前掴打年幼耶稣的圣母》;最后一幅图是艺术家达利于1950年创作的《利加特港的圣母》,圣母双臂抬起呈金字塔状,圣婴和一个原子核在她空心的身体里,所有一切都是悬浮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背景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从图3中任选两幅画作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融: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村精打下了整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蟓学科大量兴起,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特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车,战后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己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成的新的技米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科技是国之刺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同时,由于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既有限又简陋,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当然,我国古代的有些学科,像医学、数学、农学、天文学也有其独特体系,中医、中药学以四阳五行说为主导,包含八纲辩证、六经分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数学形数结合表现出的严密细致的推理论证;以及农学中天、地、人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的作用的基本理论等都是例证。

孙亚娟《浅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


材料二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缩小,中国、即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

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018-02-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科技是一种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有时候,科技也会对人类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作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摘自《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1)根据材料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中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手机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