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B.突出了人工智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工人最大的潜能D.为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2-01-17更新 | 110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科技革命是决定国际格局的唯一因素B.科技革命浪潮促使霸权主义终结
C.西方以科技优势主导了国际格局变化D.科技革命极大影响世界历史发展
3 . 据报道,机器人在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灾后的排查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4台飞行机器人共排查了6个乡镇,获取了近50平方千米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50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的工作效率。材料说明
A.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应用在地震救灾中B.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代人工救灾设备
C.人工智能技在救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D.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4 . 下图所示为漫画《汽车装配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关于该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蒸汽革命造就生产机械化B.电气革命促进生产高效化
C.信息技术推动生产智能化D.网络技术催生经济全球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5年,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提出了一种对工业经济学的批判性分析,他首先批判的是工业经济对环境的冲击,同时他还批判为提高产量而乱用新技术的行为。这种观点
A.否定了工业革命的作用B.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6 . 进入2010年代,网络使那些原本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却因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迅速蹿红。2010年2月,一名街头乞丐因头发蓬乱、衣衫褴褛、表情阴郁在短短一星期爆红网络,被亿万网友冠以“犀利哥”之称(如图)。网红现象说明
A.社会审美观念得到统一B.改革开放提高生活水平
C.网络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互联网影响了社会生活
2021-06-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博洛尼亚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的源头”。哥白尼在校期间学习了天文观测技术和古希腊天文学理论,提出了“日心说”。“无线电之父”马可尼在校期间成功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这反映了
A.古希腊天文理论的成果丰硕B.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大学发展
C.大学教育推动近代科技发展D.大学教育摆脱了天主教会束缚
8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出现了“阳光地带”和“铁锈地带”的区分。
地理空间经济特征
阳光地带北纬37度以南地区,西起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东到大西洋沿岸的北卡罗来纳,北至密西西比河中游,南至墨西哥沿岸新兴工业,如电子、石油、飞机制造、核工业、宇航等工业快速发展;以硅谷和斯坦福大学为代表
铁锈地带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附近,包括匹兹堡、扬斯顿、密尔沃基、代顿、芝加哥、辛辛那提等工业城市生产结构单一,传统产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产业日趋衰落

这种格局表明美国
A.反全球化思潮日益强烈B.经济发展受到地理条件限制
C.经济霸主地位日益衰落D.经济转型深受科技革命影响
9 . 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
A.三次科技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B.“机械化” 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C.“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D.“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10 .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它如此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为大数据时代提供技术保障的是
A.蒸汽动力的使用B.电力的广泛运用
C.相对原理的提出D.信息技术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