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4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大陆游记》充斥着对中国固有传统的批判精神,渴望“向西方求真理”,1920年,梁启超撰写的《欧游心影录》则是在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端有所洞察后,发现中国智慧具有治疗现代病的启示价值。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变化缘于(     
A.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B.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
C.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警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提倡全民同利、有财相分、有利相交的平等公正观。他主张“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在社会关系上,应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强调,正义在于公利,为天下兴利除害,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对策。追求公共利益,就要反对自私自利的思想与行为。墨子把“国家百姓之利”作为义与不义的尺度,义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它的终极目标在于惠民,这正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墨子主张尚贤、尚同,消除歧视,君主平等用人,人民平等参与政治。

--摘编自何芳《墨子“民本”平等思想的现代审思》

材料二  谭嗣同的社会教化观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观点,确立了社会生活实践的基本要求。政治方面谭嗣同反对“势”(君主的威势),要求消除“众生业力”,提倡“自主之民”,以期达到西方的平权;他提倡君民地位平等、世界(各国)“互通”、中西贸易要讲“均”,从根本上还是要自强兴国,以真正达到和西方各国的平等;他还强调“君民犹本之于末”、人无“等差”“分殊”、男女天生“无异”,最后落脚于伦理立法,以构建新的伦理关系;他肯定孔子“有教无类”、主张不以科举内容“差高下”,终极目标是以“感化”取代传统“教化”。

——摘编自董平平《谭嗣同平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评其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平等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