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青年》最初创刊时名为《青年杂志》,作为一份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旨在抨击传统文化,输入西方文明。其最初的自我定位不在政治而在思想文化。陈独秀希望杂志以思想启蒙为宗旨,“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通过思想革命唤醒民众,帮助青年实现思想解放和人格独立,从全人类的先进文明中汲取营养。

1917年1月,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同年2月,陈独秀携《新青年》,从上海迁至北京,开启了与北京大学“一校一刊”的辉煌历程。进入北大后的《新青年》,融入北大的学术思想与精神品格,且作者队伍迅速扩大,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思想文化界的舆论核心。以陈独秀、胡适等为首的知识精英们正是借助《新青年》这个媒介平台,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从早期的反孔、反传统、反礼教,到后来倡导白话文,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再到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新青年》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传播的摇篮。

——摘编自谢明香《从く新青年)社址更迭看其办刊宗旨演变与传播活动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从上海迁到北京后刊物定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青年》杂志发行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者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中国史学近代化进程的有力推动者。李大钊在其早期历史评论中表达出的史观是,历史具有一定的客观的趋势或者说“大势”,他相信宇宙“大化”有自己的动力且势难阻挡,还认为今与古的区别是相对的,今胜于占、后亦将优于今。1915年后,李大钊的历史观仍以时势思想为主,但吸收了进化论因素。进化论促使李大钊结合传统的宇宙大化思想来深入思考历史的必然性问题,深入思考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问题。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一文颂扬“庶民”、“劳工主义”的胜利。在这一时期,以时势与进化思想为底色,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自己的历史观。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深化对历史诸多抽象问题的认识,认识到经济因素对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意义,认识到民众的历史力量及其创造历史的可能。

——摘编自廉敏《李大钊历史观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指出李大钊历史观发展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李大钊历史观不断发展的原因。
2021-1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6年年底,奕䜣奏请在同文馆内增设天算馆,招收30岁以下的正途士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这一建议,本是洋务事业发展之后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士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梁启超说: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集大成,在变官制……御史文悌说:若全不讲为学为政本末,如近来《时务知新》等报所论,尊侠力,伸民权,兴党会,改制度,甚则欲去跪拜之礼仪,废满汉之文字,平君臣之尊卑,改男女之外内,直似只须中国一变而为外洋政教风俗,即可立致富强,而不知其势小则群起斗争,招乱无已,大则各便私利,卖国何难。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指出;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五四运动前后,文化保守主义者主要关心的并不是传统的纯洁性,而是如何在外来刺激的深远变革中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一方面并不排斥学习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则强调不忘本土文化的地位,这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最低纲领。

——摘编自俞丽君《关于五四新文化时期中西文化论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保守势力反对学习西方的理由及晚清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论战的认识。
2022-02-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的两个重要阶段,不应该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要放在整个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方面去研读,我们会发现,任何事物都没有我们后来人认为的、想当然的那么简单,对于建立民主政治的尝试,最初的维新派还是尝试着很婉转地宣传,当然这样微弱的声音,可想而知听者乏人,经历这次宪政尝试的失败后,革命党人倒是更加大胆,因为对清廷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样倒来得更加快绝,当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也更加广泛,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摘编自斐民《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简史》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成功,毕竟是要靠人来参与和完成的,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之所以会失败,问题就出在人的身上,了解民主的人太少了,对民主感兴趣并支持的人太少了,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得有个推介的过程,让国民认识到它的精妙之处,让人民认识到民主比专制更先进,更符合社会,更能维护自身权利,这是一项浩大艰巨但又可以治愈中国历史积淀而成的顽疾的必然举措。这样看来,陈独秀、李大钊的功绩并不亚于康有为、孙中山这些政治家。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并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