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下图是革命志士秋瑾、黄兴的好友刘韵琴于1916年出版的《韵琴杂著》部分目录。由此可知,作者意在(       
A.支持满清君主复辟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争取工农群众支持D.唤醒民众国民意识
2023-02-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文化论战中,文化学家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论,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主张“要格外努力去采纳西洋的文化,诚心诚意地全盘接受它”,并指出“在今日,西洋文化就是世界文化”。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旨在(     
A.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B.否定文化应有的民族性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以时代性改造传统文化
3 . 1917年4月,笔名为“二十四画生”的年轻小伙(毛泽东)向《新青年》投了《体育之研究》的文章。主编陈独秀看过文稿后觉得非常好,要求立即刊登。文中关于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观点,至今仍振聋发聩。其成功刊登源于(     
A.符合新文化运动观点B.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重视五育并举的作用D.得到主编陈独秀赏识
2023-01-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一文中说,学生作文的标准就是“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其理由就是“国语容易学习、容易通晓,而且实在重要……有许许多多中等学校毕业生都不能用古文发表自己的思想”。据此可知,胡适主张(     
A.实现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B.增加国文教学中的西方元素
C.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历史价值D.借助文学革命进行思想启蒙
5 . 1920年创刊的自由派刊物《自治半月刊》尽管对社会改造持改良主义的态度,但其发刊“宣言”声称:“世界上之所以有不平等不自由的事情,无非是为着有治者和被治者的阶级。”这反映出当时(     
A.阶级斗争理论成为共识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致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增强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6 . “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何自而来乎?日,革命之赐也。……故自文艺复兴以来,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亦有革命,伦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学艺术,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新兴而进化。”由此推知,陈独秀旨在倡导(     
A.民主科学B.社会主义C.再造国民D.文学革命
7 . 新文化运动时期,梁启超、吴虞认为墨子关于社会起源的见解和卢梭的“民约论”很相似,方授楚则认为墨家有主权在民的思想;吕思勉为认为《管子》中的“轻重”诸篇与近代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很相似。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     
A.全盘否定了儒家的全部学说B.把西学中源作为指导思想
C.发掘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D.存在较为多元的学术流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考证,1919年以后,“民主”一词开始取代“共和”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象征,“共和”的使用频率大幅减少。“民主”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被定义为“平等”“民治主义”“工人政治”等新涵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时人对新社会认识的发展B.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渐衰微
C.民主取代共和的发展趋势D.苏俄对华影响力持续加深
2022-11-29更新 | 53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
9 .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曾言“批判时政,非其旨也”。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创刊后,其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并用大量篇幅报道中国劳工现状。这反映出先进知识分子(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深入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C.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学习D.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演变,不同的学者各有其看法。有学者提出,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潮演进的主流;有学者把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比作一幅思潮蜂起、波澜壮阅的历史图卷;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发展,始终是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有学者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贯到底的系人心弦的巨大思潮,是近代中国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原动力。

——据吴雁南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


围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选择材料中某一看法或者自行提出一个看法,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