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理解开眼看世界。
2023-09-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15·纲要上第1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
2023-07-16更新 | 556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之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课堂例题
3 .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对英国社会多有赞赏,“国中无论男女皆习文艺,能诗画,兼工刺绣。婚姻必男女自愿,然后告诸父母,不用媒妁……父母产业男女均分,不能男多女少”。由此可知,魏源(     
A.主张革新传统纲常思想B.提倡经世致用务实学风
C.积极接受西方近代教育D.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4 . “天朝上国”的惰性太强大了,失败很快成为过去,刚刚醒来的雄狮打了个哈欠又睡着了。中国辜负了林则徐、魏源的一片苦心。这表明(     
A.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B.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阻碍中国向西方学习
C.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海国图志》启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
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
6 . 1825年,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吏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1841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社会主流观念滞后于时代潮流B.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C.经世思想成为挽救危机的法宝D.程朱理学逐步完善
7 .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源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首次刻印,到1852年仅有2个版本,1866年后被翻印,至1902年国内共有14个版本;徐继畬的《瀛寰志略》于1848年首次刊印,到1866年后才被翻印,此后多至18个版本。这一现象说明,19世纪40—60年代(     
A.西学还没有受到普遍关注B.西学的传播渠道得以拓展
C.中华文化遭受到西学冲击D.学习西方成为清政府共识
2023-03-04更新 | 1451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虽然已经渐次传入中国,但在很长时间内,一般士大夫认真关心这种新学的很少,直到中法战争前,仍然是“满朝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耻士类”。这说明了(  )
A.进行思想变革的迫切性和艰巨性B.中法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C.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D.学习西方的思潮还没出现
2023-03-02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26两次鸦片战争-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9 . 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的是(       
A.《四洲志》B.《瀛寰志略》C.《资政新篇》D.《海国图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陈晓飞说:“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和思想的新风尚,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其中的“救国思想”指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实业救国思想D.提倡民主与科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