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维新变法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受到时势的影响。

材料一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泰西格致性理之学,源于希腊;法律政治之学,源于罗马。欧洲诸国各以其国之今文,译希腊罗马之古籍……举国习之,得以神明其法,而损益其制,故文明之效,极于今日。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偶遇美国著名记者赛蒙氏。赛氏认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需要中国文明的救拨。梁氏指出很多西方人抱有此种心理,在《欧洲心影录》中写道:(近代欧洲)因为解放的结果,种种学说都是言之有故,持之成理……从两极分头发展,愈发得速,愈冲突得剧。消灭是消灭不了,调和是调和不来,种种怀疑,种种失望都是为此。他们有句话,叫做“世纪末”……这句话的意味从广义解释,就是世界末日,文明灭绝的时候快到了。


(1)材料一中:“格致性理之学”和“法律政治之学”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到材料二,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你认为梁启超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0-08-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与晚清民初,在中国先后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热潮。其中,利玛窦与严复是这两次西学东渐大潮中的代表人物。



问题
(1)指出利玛窦与严复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两人的作为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你认为这两次西学东渐有何差异?
2019-11-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教育之变

王韬(1828—1897),江苏甪直人,自幼跟着父亲熟读古书。1848年来上海,《墨海书馆》编辑。1862年到香港。1867年,受邀去英国讲学,并游历了法、俄等国。1870年回香港。1879年,出游日本。1884年,回到上海,出任上海格致学院掌院。

材料一、古者里有塾(私塾),党有庠,乡有校,读法悬书,月必一举。苟有不洽于民情者,民皆得而言之,上无私政,则下无私议。以是亲民之官,其为政不敢大拂于民心。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改科举莫若合《五经》《四书》为《六经》,而增入西学以试士。西学者,西国之几何学、化学、重学、热学、光学、天文地理学、电学、兵学、动植学、公法学等是。

——王韬《弢园文新编》

材料三、(格致学院考题)考泰西于近百十年间,各国皆设立上下议院,藉以通君民之情,其风几同于皇古。《书》有之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又曰‘众心成城’。设使堂廉高远,则下情或不能上达,故说者谓中国亦宜设议院以达舆情,采清议……苟或行之,其果有利益欤?或有悉期间利害若何,能一一敷陈之欤?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


问题
(1)“《六经》”主要体现了什么学派的思想?
(2)依据材料,概括王韬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变化?
(3)简述促成王韬不同时期教育思想的主要因素。
2019-06-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