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维新变法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5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维新派帮助下进行改革,先后设立矿务局、铸币局,兴办新式学堂等,得到湖南乡绅的大力支持。梁启超入湘大讲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却遭到湖南乡绅们的激烈反对。这表明维新运动(     
A.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B.受到湖南乡绅的强烈抵制
C.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D.与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 . 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
A.为最早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C.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D.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两学”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质变
C.政府失去了对舆论的控制
D.民族救亡意识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春秋》的真义在《公羊传》里可以看出来。《公羊传》讲“通三统”那就是说夏、商、周三代的法制并无沿袭,各代都因时制宜,造出各代的法制。“他”指的是
A.董仲舒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独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他发表的奠定了变法思想基础的著作是
①《变法通议》
②《孔子改制考》
③《新学伪经考》
④《仁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世纪60年代,王韬批评:“华尊夷卑”观是“大谬不然”,“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这段话表明作者
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
B.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C.完全拥有世界意识和观念
D.国家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
A.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
B.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
C.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
D.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注:控制)。”梁启超的这段话反映的思想有
①革命思想
②改革思想
③法治思想
④工业化思想
⑤全球化思想
⑥启蒙思想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末《筹洋刍议》一书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这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主张,与此书作者思想最接近的是
A.林则徐、魏源
B.曾国藩、李鸿章
C.王韬、郑观应
D.康有为、梁启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郑观应在长诗《商务叹》中的感慨:“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制度带来负面影响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郑观应商战思想的形成D.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