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B.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
C.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D.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
2021-08-04更新 | 5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
2021-08-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3 .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爆发初期提出过“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由此可知其
A.是“诱敌深入”等游击战术的开创
B.仍受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
C.提出了海防塞防并重的战略方针
D.对西方军事力量认识深入
4 . 清朝中期的“乾嘉学派”把顾炎武奉为考据学的开山祖师,道光、咸丰时期的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思想正统地位的削弱B.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动
C.科举选才标准发生了巨变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魏源建议邀请西洋工匠、舵师教习制造及行船演炮之法,主张增设水师一科;林则徐拜访学者梁廷相,招募懂英文的青年组成翻译团队。由此可见
A.晚清政府调整了科举制度B.有识之士的观念趋向经世致用
C.知识分子抛弃了传统义利观D.西学东渐深入到制度层面
2021-04-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就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发展出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成为制约君主重要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的“士”应具备的品德,为此,他提出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阶层”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鸦片战争后价值观念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
7 . 如表所列的是鸦片战争前后向国人介绍西方的书籍概况。如表表明当时
书名主要编纂者成书背景
《四洲志》林则徐任职广东期间组织搜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摘译而成
《海国图志》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增补、整理而成
《瀛寰志略》徐继畲任福建布政使期间组织人员搜集、编译资料而成

A.闽粤是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B.政府大力推动学习西方
C.士人群体广泛关注外部世界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2021-01-31更新 | 63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林则徐在《软尘私议》中描述北京战后的情景:“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据此,林则徐意在强调
A.鸦片战争对中国民众影响小
B.“师夷长技”运动势在必行
C.看到中国封建制度的不足
D.清政府极端腐朽已无药可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