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是书将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推向极限,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一经刊印便风行全国。梁启超说:中国数千年学术之大体,大抵皆取保守主义,以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进化观念传入后,以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进而日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进化论在当时中国风行的现象。
2022-04-30更新 | 46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严复18541921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李大钊18891927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庶民的胜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说明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3 . 晚清时期,严复醐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时,只选择了原著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并对原著加以增减、改造,将赫胥黎的“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发展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共通的客观规律”。他这样旨在
A.传播“中体西用”的思想B.将西方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
C.推动救亡图存的新发展D.为反清革命斗争提供理论依据
2021-01-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甲午成为了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B.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向
C.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
D.进化论思想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早期译者翻译《物种起源》,对“evolution”一词的翻译强化了“进步”的含义,认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却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近代译者对《物种起源》的翻译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看重(     
A.实用性B.科学性C.基础性D.思想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200年来,欧洲的学术研究兴盛,对历史文化深入研究继承。研究出现的名理、公例等成果很——回顾我们的历史,很多成果都比他们早,这不是附会夸大自己。我可以举几个铁证来证实这。西方最突出的科学成就,名、数、质、力(哲学、数学、化学、物理)。我们的《易》就是名、数为经,质、力为纬,合起来就是《易》。宇宙之内质、力相互作用,没有质就无法体现力,没有力,质也就无法运动。力就是乾,质就是坤。举例来说明印证:西方人说,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运动的轨道如果是绝对平均值,那么物体运动的速度必然是均匀的。这是古人所没有的观点。他的这一观点出来之后,天文学取得长足的发展,西方人从中受益。但是我们的《易》早就讲过“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这些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即使是巧合,他们坚持说自己的发明发现,但是我们中国都要比他们早,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他们学习我们的东西。可是这样也改变不了我们落后的事实,也没有必要来掩耳盗铃。古人开创了学术学说,可惜我们的后人没有进一步的继承发扬,古人规划了大的方面,后人没有进一步充实完善。这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学无术、不开化造成的后果。祖先圣明,可是子孙后代愚昧无知,又能怎么办呢?”

——严复《天演论自序》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严复与他的西学介绍或严复与他的译著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A.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B.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2017-09-27更新 | 891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17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说:“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材料反映出严复(     
A.主张以进化论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
B.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认为科学与民主是西方富强的根本
D.批评洋务派存在“遗其体而求其用”的错误
9 . 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这一按语表明(   
A.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
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
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
D.“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
10 . 1892年,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认为未来社会是实行共和制的大同社会;1913年7月他又发表文章说:“夫共和之立国……今所模欧师美者……但模仿其政俗之末,而失其道德之本,此其政俗所以在欧、美成功之效,而在我为败坏之由。”康有为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A.“中体西用”影响仍存B.社会转型道德败坏
C.“尊孔复古”逆流兴起D.照搬西体舍本逐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