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12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12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1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06-22更新 | 517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此外,他主张“有教无类”,将崇高神圣的教育爱倾注到贫苦子弟的身上,他对待学生真诚无私,传播知识毫无保留。孟子提倡“尚志”,也就是重视立志,认为教师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为着某种信念,向着某个目标去奋斗,他还提倡“贵气”,即人应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脱离低级趣味;美其道,乐其业,即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以教为乐。董仲舒认为“圣化”的教师的首要条件就是热爱本职工作,“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东汉王充强调教师在学问上要做到“博”和“通”。

——摘编自章泽《中国古代教师素质观浅论》等

材料二   康有为指出,“大学之师,不论男女,择其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为之……大学更重德行。每日皆有歌诗说教,以辅翼其德,涵养其性”。这是他对大学教师的要求,在注重“精深”学问的同时,更把“德”摆在重要的位置。孙中山主张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形成一个弘扬正气、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而这一氛围的形成有赖于有效的激励机制。蔡元培主张改良讲义……反对大学讲义过于详尽,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研究学问。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摘编自陈光明《近代教育家论教师队伍建设今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教师素质观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古代教师素质的要求相比,近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发展。
2019-10-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3 .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上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出现,女学校也有增加。到一八九九年止,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为约四万名以上,开始出现大学.
(2)依据材料二,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l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材料四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另据大众网报道,从2005年秋季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文诵读,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读经”行列。
(4)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赞成当今小学生读经?为什么?
2019-01-30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0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试题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2016-11-18更新 | 944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兖州市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