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3 道试题
1 . 【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

材料一   1840年开始,中国人开始在实践和认知两个层面上走向从传统天下观向现代国家观的艰难转型。西方的征服以至几近“亡国灭种”的经历,开启了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革命,这是一场观念、制度和文化的深刻变革。培养民智,促使“臣民”向“国民”转变,改变“柔性疆域”意识,树立领土主权原则,建立现代政府,内争民权、外争国权成为仁人志士奋斗的目标。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初步完成。

——据王鸿生《论中西文明中的天下观和世界观》

材料二   从历史的大视角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经历了“等级天下观”的衰落,主权平等国家观的相互博弈后,现在开始朝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的“平等天下观”发展,这一“天下观”既不同于传统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天下观,也有别于西方“丛林法则”天下观,而是一种平等、互惠、合作、共赢的天下观,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思考和历史担当。

——据张学森《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近代前期国人探索近代民族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人类整体发展在外交方面所做出的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近代有人指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人最后之觉悟”指文化的觉悟,为此,先进中国人提出的口号是
A.“自强”和“求富”B.“扶清灭洋”
C.“民主”和“科学”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020-01-17更新 | 312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运动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该学者对五四运动进行评价的角度是
A.思想解放B.民主科学C.爱国主义D.统一战线
4 . 如表为一本日记的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日记的作者是
某某日记卷十四
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437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

A.魏源B.曾国藩C.梁启超D.胡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2016-11-18更新 | 944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
A.器物--制度--思想B.制度--文化--器物
C.器物---文化--制度D.思想--制度--器物
2022-02-1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必然带来思想层面的变化。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倡导西学反对传统,从而使一个个新思潮与救亡图强的政治运动相伴而行。早期的思想启蒙就是因为没能完成对中国的深层文化——人们的观念、心理、意识的更新,致使他们在政治上的救亡运动也不能成功。

——姚晔《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启蒙的历史贡献》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陈独秀在1916年第一期《青年杂志》发表了题为《一九一六》的新年献词,文曰:“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法兰西之革命,法兰西国民之恶王政与教权也;美利坚之独立,十三州人民之恶苛税也;日本之维新,日本国民之恶德川专政也。是乃法、美、日本国民之运动,非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所成就。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年作者还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B.中国参加一战鼓舞了作者的信心
C.作者已经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表达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9 . 明国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中西医之争发生过四次:1920年余云蚰与杜亚泉的争论;1929年废止医案的争论;1934年发生在《大公报》《独立评论》上的“所谓国医的问题”的争论;1941年国民政府参政会上的傅斯年、孔庚争论。下表为部分名人在论战中发表的主要观点。
任务论战中发表的观点
余云岫
(1929年)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选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此乃国家大计,非区区主奴之见也。”
傅斯年
(1934年)
“只有中医、西医之争,真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无所不至!以开了四十年学校的结果,中医还成问题!受了新式教育的人,还在那里听中医的五行、六气等等胡说!……到今天还在那里争着中医、西医,岂不使全世界人觉得中国人另是人类之一种!办了四十年学校不能脱离这个中世纪的阶段,岂不使人觉得教育的前途仍是枉然!”
孔庚等中医药界人士
(1941年)
“一曰民族主义,西医主张废置中医中药,尽改西医西药,使我全民民族之生命,操于西医西药之手,此亡族主义也。二曰民权主义,西医以极少数之意见,乃处心积虑,利用时机,欲以压迫数百万之中医界,不顾民权,莫此为甚。三曰民生主义,吾国业国医国药者数百万人,西医竟欲尽以西医西药养其席,招致外宾,为座上客,挥使同胞无啖饭地,民生主义之谓何!”

——据邓文初《“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说:“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无数废共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当然应运而生。”为此,他
A.创办《新青年》,领导新文化运动B.创立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
C.撰写《文学革命论》,倡导白话文D.领导工人运动,反对独裁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