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

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二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知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3)分别写出材料三所示人物的姓名,以及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4)上述材料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两次重大运动?说明传统儒学在这两次运动中的境遇?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后世君主“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人的文章中反复说明了: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孔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4)综合所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传统文化?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率先进入近代化过程的国家非英国莫属。1516世纪伴随着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海洋成为通向世界的海洋,东西半球开始互相连接,漫长的全球一体化肇始于斯。16世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切断了英国与罗马教廷的从属关系,60年代传入的清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追求财富、谋利的愿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资本的积累,为社会的定势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砝码。17世纪中期,政治领域的大变动凸显,矗立数百年的封建制度轰然倒塌。新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登上政治前台,分享政治权力,参与国家管理。18世纪六七十年代,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革命在英国开端。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步建立了以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业为支柱的全新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成为工业国。这一根本变化奠定了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近代化初步实现。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中国人对近代化的追求,到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这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并模仿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开办新式企业。继洋务运动之后而兴起的近代化运动是戊戌维新运动。这次运动提出了“兴民权”、“开制度局”、“君民共主”的政治主张。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进入了新阶段,虽然辛亥革命并未真正实现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但是它使中国在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1915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使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后,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更使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新的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模式与资本主义模式交替,并逐渐取代资本主义模式的过程。

-----摘编自虞和平《试论中国近代化的概念涵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并分析英国率先步入近代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近代化历程相比中国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化”这一重要历史概念做出科学解释。
4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与我国的另外哪两项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康有为的话说,孔子是一位“圣王”或“素王”,是以改制为务的。在他看来,改制不但可取,事实上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把历史的变化看作直线的进步。尽管康有为的直线历史观显然主要来自他所读过的西方思想的著作,但他是根据今文学派的三世说来阐述这个道理的。按照他对这一学说的解释,孔子认为人类历史不可抗拒地从据乱世通过升平世发展到最后的太平世。每一世都有与它相当的政治制度:据乱世为专制君主制,升平世为君主立宪制,太平世为共和政体制。随着历史通过三世向前发展,改制是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陈独秀说:“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而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态度之明确,这在当时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石破天惊的巨大影响。因为在此之前,维新派也进行过西方新学的传播和批判封建思想的工作,但最终又与封建思想做了妥协,终不能形成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虽提出过民主主义的主张,但毕竟这场革命是围绕着“政权革命”展开的,不可能对封建伦理道德思想进行清理扫除,所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就从思想领域打开缺口,发出阵阵呐喊。

——摘编自杨乐平《陈独秀前期民主思想浅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思想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021-03-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