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ー。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汉字发展史纲要》

材料二 高玉在《汉字简化思想:百年历程及其反省》中说:“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汉字汉

语变革的根本原因不是语言自身,而是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变革的要求。…面对西方列强的攻势,中国一方面是抵御、自保,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进而痛苦地向西方开放,向西方学习。清末汉字汉语改革就是在这种反思过程中发生的。”钱玄同在《新青年》上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逆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汉语演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主要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汉字(汉语)改革的原因。如何看待汉字(汉语)的改革?
2021-03-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

繁体字

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

沙发、牛顿、布爾什维克

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

共和、格致学、计学、總统

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

西学、洋錢

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019-11-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研究史料》记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出版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当时出版的新期刊和报纸多达600多种,除著名的《新青年》之外,《每周评论》《新潮》《国民》《少年中国》《新教育》等都是名噪一时的报刊。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开始形成了国人办报的高潮B.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思想的发展D.马克思主义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2020-04-17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青年以信仰“主义”为时髦,“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这说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B.新三民主义已被普遍接受
C.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显现
D.传统封建思想得到了清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钱玄同在《中国今后文字问题》中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废以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的主要原因是
A.汉字是旧学说旧道德载体B.汉字违背自然进化原理
C.汉字不能适应全球化趋势D.汉字记载三纲五常说教
2013-07-01更新 | 9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4月段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