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某教授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言:“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具体表现在
A.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B.工业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著作、报刊反映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进程。其中对中国民众的求学、婚姻等社会观念影响最大、最深的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民报》
D.《新青年》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
(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是如何“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
(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指的是什么运动?简要评价这场运动?
2016-11-18更新 | 4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7 .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主共和思潮 ④社会主义思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了,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性理大全》)
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
《仪礼》:“(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一中古代妇女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妇女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不同主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革命派、民主主义者和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妇女解放方面作出的贡献。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女性获得解放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