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9年3月,李大钊、蔡元培等人成立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帮助北京的青年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的理想。五四前夕,诸多知识青年通过学校、工厂、报刊、社团等多种平台聚集在一起,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这些现象(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发展B.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C.直接促成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D.体现了国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哀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推翻帝制,成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他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材料二   “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多达四百多种。191912月,《新青年》在《本志宣言》中提出了自己构制的新的社会蓝图。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
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2022-06-08更新 | 6028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带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步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阶级革命
2021-09-12更新 | 785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胡适在1918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由此可见,他主张
A.推进文学形式的创新B.注重新旧文学的结合
C.文学应突出工农力量D.对思想启蒙进行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中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此,陈独秀主张
A.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以西方文化改造国民心灵
C.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发展D.以渐近改革实现国家富强
2021-02-23更新 | 381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陈独秀曾号召青年道:“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这一主张
A.摈弃儒学传统思想,在任何时代看来都是正确的
B.否定儒学传统思想,意在号召青年参加辛亥革命
C.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进行思想改造运动
D.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完全忽视了文化的民族性
9 . 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C.自相矛盾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2021-01-13更新 | 181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梁漱溟评价说:“所有陈、胡(陈独秀、胡适)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蔡元培)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近二三十年中国新机运亦就不能不说蔡先生实开之了。” 梁漱溟意在
A.表明自己反对封建伦理立场B.宣扬陈胡等人的新文化思想
C.坚定维护蔡元培教育界权威D.肯定了蔡元培的历史性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