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伦理的觉悟是最后的觉悟。1919年,他认为“最后的觉悟”主要是爱国心、政治不良、社会组织不良的觉悟,强调改良社会组织,注重社会问题。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B.政治形势推动思想潮流嬗变
C.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成为了主流D.新文化运动事实上已经失败
2 .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新小说》《新妇女》《新人》《新学生》《新共和》《新湖南》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称:“新文化运动不是政治变革的舆论前奏,面是政治变革之后的文化补课。”该评论
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政治影响
B.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民主革命性质
C.强调了新文化运动的文学成就
D.淡化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2020-01-17更新 | 88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如试把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战,与夫今日正在滋长中的“民主自由”运动等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

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布新,我们还要除旧。对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中山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语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2019-09-01更新 | 28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随后,《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明
A.“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
B.陈独秀的思想认识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
C.《新青年》不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D.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战以前,“以主张仿效西洋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固守中国习惯者为旧”,之后一变而为“以主张创造未来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维持现代文明者为旧”。到1919年底,谈论、使用“新文化运动”一词才成为一种时髦。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恋爱自由”“劳工神圣”的口号,都开始普遍出现于社会。五四之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主义时代”。1920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改造中国需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新文化运动究竟是一个西潮冲击下的反应,还是一个更多带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从戊戌维新起中国人就在寻求根本性的改变,则那一系列阶段性转变,应是对何为文化之“根本”的认识在步步深入,最终形成一种整体文化的认知。

——据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等

材料二   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1930年代,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人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

——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新进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
2019-01-19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