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卷数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
1915.91918.685633151
1918.71921.422412558407
1921.51926.795180703978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时间报刊总数发表社会主义内容的报刊
1918年以前26030
19181922280220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24年,有人统计了当时出版的-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使用惊叹号是消极、厌世、悲观等情绪的表现,并把使用这种符号的白话诗诬之为“亡国之音”。这表明(     
A.专制和愚昧束缚大多数国民头脑B.守旧观念阻碍文学改良萌生
C.文明开化的新风尚成为时代潮流D.思想文化革新仍然任重道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崇拜人物调查统计的结果为,崇拜孔子、孟子和孙中山的人数分别是153、61、17。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学生崇拜人物民意测验结果(国内)为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孔子1票。这可以用来说明新文化运动(       
A.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B.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关于孔子的文章在1913年83篇,1914年54篇,1915年70篇,1916年66篇,1917年50篇,1918年37篇,1919年25篇。其中,1913-1915年几乎全是尊孔之作,1916年及以后关于孔子的文章数量逐年下降,文章的主题也才逐渐转向批孔。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政治环境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B.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民国初年儒家思想仍然曲折发展D.辛亥革命带来文化观念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20世纪初的北京,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报纸订户约占受调查家庭的26%,这些家庭大部分属于较高收入的家庭,其成员的识字率约为75%,而一般家庭也达到了20%的识字率。这说明了
A.订阅报纸成为一种社会风尚B.思想启蒙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C.识字率完全取决于家庭收入D.新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如表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统计。据此可知
A.早期维新派宣传革命思想不彻底
B.维新思想与宣传“人民统治”矛盾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反封建较彻底
D.思想宣传的程度决定了民主的程度
2020-03-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
A.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B.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
C.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
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2019-01-24更新 | 573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5月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苏秦,战国时期人)不礼于其嫂……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摘自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材料二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明清的八股取士最受现代人攻击。然而,撇开考试的内容不谈,根据学者统计,明初百余年间进士来自平民家庭者高达60%,这样一种长期吸收知识分子的政治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摘自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材料三民国以来之教育,多取法于欧、美,而中小学校之读经,首先废止,高等大学之经学科目,亦以次改革。急进之士,尤以反对孔子之学说、提倡后进、改造解放之声,震于一时。于是有所谓新文化运动者,以排斥旧道德、改革旧文学、创造新民族、建设新国家为目的。

——摘自柳诒征《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的社会风气。
(2)依据三则材料,概述中国历史不同时期士人价值取向的社会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初,清国向欧美派遣第一批留学幼童,他们习英语,打棒球,甚至剪发辫。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宣布撤销留美幼童团。甲午战后,日本成为留学首选地,截止1906年,粗略统计在日留学生接近2万人。在日本,这些留学生被讥笑为“清国佬”,全然没有了儒雅文人的形象,他们甚至避称自己是“清国人”。来自各地学生结成同乡会,出版如《民报》《浙江潮》《河南》《江苏》等刊物,据不完全统计,1901-1911年的十年间,留日学生出版的报刊达六七十种之多。这些刊物基本上都以反帝救为出发点,爱国思想明显。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