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根据表格内容,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时间胡适留学期间及回国后的重要活动(部分)
1917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9任《新青年》的编辑并主编《每周评论》,在批判封建道德、封建专制,宣传个性解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20与蒋梦麟等7名留学归来的学者发表《争自由的宣言》,要求言论、结社、集会结社、书信秘密等人身自由,还人民自由平等的社会权利。
1922与他人创办《努力周报》,发表了许多抨击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文章。

A.主要通过发表文章、创办报刊等方式参与新文化运动B.促进了白话文的推广
C.批判军阀专制,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D.实现了中国文化的转型
2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反映了近代两位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梁启超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陈独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A.倡导军事强国,挽救民族危亡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进行思想启蒙,培养新的国民
2019-01-30更新 | 6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六校教研会高三素质测试历史试卷
3 . 下列表格反映的是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梁启超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陈独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A.倡导军事强国,挽救民族危亡B.进行思想启蒙,培养新的国民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2013-10-21更新 | 1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时间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年9月-1918年6月

85次

63次

3次

151次

1918年7月-1921年4月

224次

125次

58次

407次

1921年5月-1926年7月

95次

180次

703次

978次

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出处选文(部分)语体情况
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
1935年版叶圣陶、夏丐尊编《国文百八课》《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
A.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B.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D.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6 . 下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意在(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
1916年,陈独秀将《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2月,陈独秀于《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A.培育全新的国民精神B.铲除中国封建思想的糟粕
C.对抗袁世凯复辟势力D.唤醒青年的民族复兴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为20业纪20年代前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现象。据此可知
A.东西方文化开始出现冲突.B.西方文化受到部分学者质疑
C.欧美受--战影响实力衰落D.复兴古代文化成为时代主流
8 . 阅读下表,三者教育思想的共同点是(  ) 
严复 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蔡元培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文武合一,智德兼备)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毛泽东 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A.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B.宣传自由平等理念且注重道德品质教育
C.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D.付诸实践并在当时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2022-03-20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为1923~1924年中国关于科学与人生观关系的学术论争情况。造成这一论争的主要原因是
派别玄学派科学派
观点反对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本身就含有有害的生命观、粗糙的功利主义和过度的行动主义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科学的方法是万能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A.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烈冲击B.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C.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必然要求D.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已深入人心
2022-02-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表所示乃是近代几位主要教育家的论述。据此可知,他们都主张
时间教育家主张
1912年蔡元培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主张五育并举
1904年张伯苓最早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学校课程,通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推动校园体育课程建设。他在创办南开学校之初,就明确提出,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1928年梁淑敏东西方教育存在根本的差异,中国人传统的教育侧重“情意”教育,例如孝悌之教;而西方人侧重“知识”教育,例如自然科学之教。东西方教育各有得失,应该相互借鉴

A.培育积极健康的新国民精神B.要明确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C.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相接轨D.在重视传统中汲取文化力量
2022-01-05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