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2019-06-08更新 | 11449次组卷 | 11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B.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019-02-13更新 | 295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 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一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 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 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 。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1522—1640年)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晚明学人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幻妄之说”的倾向。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于“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摘编自施威《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走近科学、倚重科学不是出于学理目的,而是从实用的价值立场出发,把科学作为思想武器。他们大力宣传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批判宗教迷信,批判愚昧和落后。陈独秀认为“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他们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用进化论的理论为视析社会、历史和学术问题。

——摘编自陈廷湘《五四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及其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五四新文化时期科学思想相较于晚明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5 .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仁爱和谐、敬长知礼、奋发图强等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国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在中国古代“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这项由济宁市申请设立的“孔子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最高级别国际奖项。这一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些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反映了儒家思想已占统治地位,成为主导思想。

请回答:
(1)概述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从教育、文化、哲学)。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统治者的重视?        
(2)材料二的这种确立儒家思想成正统的情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哪些变化?
(3)近代以来直至19世纪末,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动摇。简要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2019-01-30更新 | 2188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海南卷)

7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因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清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8 . 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B.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于发展
C.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9 .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春秋战国)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定型为儒学为正宗,兼容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主义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之相形见绌,中国文化因外来文化之影响而起变化,以致根本动摇,皆只是最近一百余年之事而已。

——《中国文化要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文化现象,并概括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帝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指出宋元时代,中国“市民文化”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根本动摇”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近代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
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