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7年,胡适从美国寄信给陈独秀:“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文学)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推广新文学为宗旨B.主张渐进、温和的社会变革
C.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D.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变化
2 . 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
3 . 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2019-12-27更新 | 806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19世纪70年代,日本将“Science”译为“科学”:四十几年后,“科学(Science)” 一词开始成为中国时尚词语。与这两个语言现象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明治维新,洋务运动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明治维新,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6 . 面对有人高谈“保存国粹”,胡适说“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由此可见,胡适认为应
A.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
C.大力弘扬传统的道德礼仪D.强调东西方文化间的调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陈独秀在1916年第一期《青年杂志》发表了题为《一九一六》的新年献词,文曰:“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法兰西之革命,法兰西国民之恶王政与教权也;美利坚之独立,十三州人民之恶苛税也;日本之维新,日本国民之恶德川专政也。是乃法、美、日本国民之运动,非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所成就。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年作者还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B.中国参加一战鼓舞了作者的信心
C.作者已经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表达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也宣称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
A.新文化运动启蒙B.一战的理性反思
C.马克思主义传播D.西学东渐的深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陈独秀表示,“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李大钊也明确表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之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据此可知(     
A.这体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局限性B.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但不打倒传统
C.儒家思想已经被知识分子们所抛弃D.新文化运动使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10 .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     )
A.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
C.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D.共和政体不断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